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这首明日歌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什么让我们总是习惯把一天能做好的事情能推两天,甚至一星期,甚至说到最后马上都要要了才赶紧去加班做。就像吴虹校长说的把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重要紧急的事情,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经常就是这样,知道要写一份文件,但离上交的时间还远,那打个游戏吧,休息一会吧,出去玩会吧,给自己各种偷懒的借口,最后快要到时间了各种找资料。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就拿昨晚的作业来说,其实对于我来说应该更要完成这篇简书的。因为在2月28日那天的新父母成长学院年课堂的最后一课之后,我就想写点什么。但内心有不知道被什么歪门邪道的力量给拽去做其他事情了。
这两天被王菲老师还有青椒小伙伴的开学第一课给惊到了,然后就是呆住了没有行动了。一件事情似乎又快走进瓶颈了。
其实,我感觉我就是被一种叫做侥幸的心理带偏了。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侥幸,最后导致懒惰,导致失误。今天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侥幸的小案例,不知道你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中招呢?
吸烟的人都相信自己不太可能得肺癌等疾病,酒驾的人都相信「喝酒出事的都是别人,我就没有关系」
心理学家 Buehler、Griffin 和 Ross 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让心理系的学生尽可能准确估计完成一篇论文需要的事件,包括平均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时间以及如果遇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的时间。学生估计,一般情况下需要 34 天,如果一切顺利需要 28 天,如果进展不畅,需要 49 天。然而,这些学生完成了他们的论文竟然花费了 56 天。
Hofstadter 法则:你要做的事情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期望的要长,即使把 Hofstadter 法则也考虑进来。
看到这里我想到吴虹校长在给青椒种子训练营里面说到的10000小时,每天要强迫自己学习。是啊,寒窗苦读,学习是很苦的一件事情,但不学习你会发现你更痛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做事有条理。例如:房间的文具、书籍摆放有序;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晚上睡前整理好书包以及第二天早上要穿的衣服等等。这些小事情都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其次,我们要学会计划。只有将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纷纷列出,我们才可以对其进行规划。比如:考试前的复习计划,一周的读书计划。只有制定了计划,才能使我们能够更容易的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最后,我们做事要有效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做事没有效率,就使得制定的计划很难实现,从而使得做事的时间更长。这是不利于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养成做事有效率的习惯。
“今日事今日毕”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是一个好习惯。这使得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学习,生活。我们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要及时的完成,不管是订正,背书还是练习。若是没能及时的完成,势必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计划,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每天学习任务就会像滚雪球一般增多,这使得我们学习时间一次次的增多,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那么肯定会影响到成绩。每场考试过后,或多或少的会有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太满意,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没能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使得原本小小的漏洞变成一处大的缺口,漏洞好补,但缺口就难办了。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想不被缺口所困扰,那就每天把任务全部完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试想:若是千里之堤上没了蚁穴,它还会那么快的垮塌吗?
从今天起,从小事起。请大家抛弃“我明天再做”“再过一会儿”之类的口头禅。让我们抛弃侥幸心理,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侥幸,你定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