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备课】《湖心亭看雪》题目解读2

【备课】《湖心亭看雪》题目解读2

作者: 语味悠长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5:03 被阅读0次

    题目中的看,不可缺。

    围绕一个“看”字,可以自然延伸出和谁“看”,何时何地“看”,怎么“看”,为什么“看”,“看”了什么,为什么在彼时彼

    地“看”,为什么写“看雪”而不是其他,作者写给谁“看”……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是我们进入文本的期待。

    《湖心亭看雪》开篇的前两句话,即表明这是一件发生在十多年前的往事,从而奠定了文本回忆性的叙事视角。

    与现代经典散文《背影》和《藤野先生》一样,此文也存在两个不同叙述者:一个是 1632 年冬天的那个“余”,

    一个是 1645 年左右的追忆者——这还不完全等同于作者张岱。

    再读《湖心亭看雪》第 1 自然段,叙述者“余”的叙述平静而淡然,仿佛在讲一个别人的故事,对于雪景的描绘更是

    极简省干净,没有显性的抒情和议论。这段叙事背后隐含着一个在红尘中孤高幽独的作者形象。

    何时何地看。

    一个冬天的夜晚,八点以后。原本应该是一个清冷孤绝的感受。但是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起来还温暖一些。

    看的景色是特别的。

    西湖雪景描绘的首先是回忆性的画面,双重视角的交汇使整个画面既真切形象又奇幻唯美。一方面,叙述者“余”以

    经验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天地夐远洁白、混沌迷离的景象;另一方面,故事外的“我”反观自身在当时情景中

    的景象和境遇。于是,就有了“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自我视角。

    故事外的“我”这一视角在审视当日之情境时,显然有了和叙述者“余”不一样的感喟:人在辽阔天地中,如草芥一

    粒,无论“余”当日之举是如何惊世骇俗,遗世独立,穿越国破家亡、繁华成梦的沧桑时空,再来俯瞰那个冰天雪地

    中的自我,已然只是茫茫天地中的一点一芥。这种对天地间自身凡若微粒的认知,与前面红尘中我孤高幽独的隐

    性张扬相交碰撞,构成了《湖心亭看雪》特有的反省笔调和梦幻泡影的深沉感喟。

    作者继续看,看到了人。

    他希望读者随他湖心亭看雪之后,继续看人,看他看到的这两个金陵客,继而看金陵客如何看“我”。

    作为整个“看雪”事件中最让他记忆深刻且最让他得意的话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当然要在故事的最后

    浓墨重彩地推出并且戛然而止。这样的话头仿佛《世说新语》的异代回响,一直不绝如缕地飘散在历史的叙述

    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备课】《湖心亭看雪》题目解读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as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