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30142/5efaaff51c8b334a.jpg)
一个人的时候,要学会独立。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合作。这个道理或许许多人都知道。
我的理解: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让智商发挥足够大的作用。若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要优先让情商发挥足够大的作用。
真正要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问题是独处和共处的场景随时会变化,也许几分钟前你还在独处,几分钟后就会和老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处。
未来几天,你计划和朋友一起去旅行。那从在一起的那一刻甚至从计划旅行之际,你的大脑就要尽可能用共处的原则比如包容、理解、管控分歧等去处理问题。具体怎么做?就是要求你自己,也就是这些词要在和朋友一起的这段时间里高频出现在自己脑海中,时刻提醒自己多替朋友着想,那个时候的你和独处时候的你不是同一个人。
你和A在一起做某事比如旅游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很享受,会有很默契的感觉产生。结果和B一起的时候,同样是去旅游,结果感受截然不同。那是不是意味着和A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很默契开心呢?答案显然不是。这时候你要记住,仅仅是旅游这件事。若换成做小组作业,或许你觉得和B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有默契的感觉。而和A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慢慢会总结出一个结论,和A在一起适合旅游,和B一起适合去做小组作业,和C一起适合去锻炼身体、、、、你的朋友圈交际圈里包含A\B\C.。我想说的是你最好及时不断去总结自己和某人在一起的感受。同时,你的朋友圈里可以有A,也可以有B\C\D。他们之间不排斥。
或许你看到这的时候认为,这道理谁都懂!我在旅游的时候选择和A去,做作业的时候和B去不就得了?问题是当你想和A去旅游的时候,A正好没有时间或者A此时不想去旅游,怎么办?是去还是不去?你是会选择与不适合与你一起旅游的B还是不去了呢?
这些事如何处理?既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又是处理现实复杂问题能力的体现。千万别觉得类似问题不复杂,因处理不好而引起一系列麻烦的问题都应该视为复杂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处理模式。因为它出现的频率很高,不必经常为此浪费时间考虑。
可能需要人在独处和共处的时候需要大脑切换不同的思维方式。下面的例子,不一定确切也不一定能表达清楚。
一般情况下,晚饭是我和你母亲一起下厨房做,或者以她的时候居多。然后一起收拾,一起去锻炼身体、看电视等。——这种状态下就要启动合作思维。
某一天下班回家后得知,你母亲晚上单位同事聚餐,不回家吃饭。那么我自己既要解决晚上吃饭的问题,也要考虑我自己独自度过她回来之前这段时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洗碗收拾厨房、锻炼、看电视等等。——这时候,需要启动的就是独立思维。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雷鲍夫法则 :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上面说的就是合作思维下的具体行为,我们需要牢记于心并不断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