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的叹息

作者: 14思政农斌 | 来源:发表于2016-05-26 18:46 被阅读27次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应该是近几年令国人产生共鸣的佳作之一简单来描述这部电影,就是以师徒二人以唢呐为载体,以对唢呐的坚守情感为引线,描述唢呐在近代的兴衰。唢呐作为一种声乐,首先是一种乐曲的载体,而乐曲又是一种视听艺术,所以我觉得唢呐应该算得上一种实体艺术。

          唢呐艺术的衰败实质上是传统乐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牺牲的缩影。《百鸟朝凤》以时间为线索,从六七十年代到现今,这一个过程,也就是唢呐艺术由盛转衰的过程。游天鸣的父亲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成为一名唢呐匠,就迫不及待的让游天鸣拜师学艺,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孩子都要把河水给吸干了”,学唢呐那么艰难,为什么游天鸣还要去学?为什么有人不惜重金让焦三爷吹百鸟朝凤?为什么从焦家班变为游家班的时候游天鸣的父亲和村里人那么高兴?我觉得原因只有一个,这恰恰反映了唢呐匠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可以安身立命,更是备受尊敬。可惜“世间好物不监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好景总是不长,游天鸣接班之后的第一场戏,“连接师礼都没有了”,收入低廉,很快就被其他乐器所取代。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唢呐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仅是唢呐,更多的比如笛子、笙箫、琵琶等等也随之消散。

          百鸟朝凤成绝响,《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显示出来的原因,宏观上来讲就是现代化的冲击。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全国各地的人带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所有的人都需要活命,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个行业再也无法支撑唢呐匠的梦想。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渠道打开了,所有的人都纷纷涌入城市,仅剩下的师徒二人就已经不可能再吹得动唢呐。电影在最后为唢呐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在师傅焦三爷快要离开认识的时候,文物局的人找到他,说是要把唢呐声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剧情应该可以使得这位唢呐王再无牵挂。这种保存方式应该是目前对传统乐器最主要的保护方法了,但是如果不另寻其他方法,不培养国民对传统声乐的热爱之情,“存留”下来的遗产就不会真正的"传承"下去,就会出现在剧中描述的:游天鸣去找游家班最后演奏唢呐,有的人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切了手指头,有的人吸入过多的烟尘而无法吹奏。

           唢呐声渐远,惟剩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唢呐的叹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dq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