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避免过度保护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们经常会担心孩子被烫到,不让他去接触热水,担心他被火碰到,不让他去厨房现在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还是不会自己做饭,哪怕是给自己下一碗面条都没有办法做到的。我就有碰到一个20多岁出国留学的孩子,他没有办法,她不会做饭,所以他说,每次跟同学一起吃饭,那他们做饭我洗碗。
过度保护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任着一个高度权威的角色。
还有一种家长是因为担心,他真的担心孩子离开他的视线就会有危险,他想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一定程度的担心和害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分了,到处都潜伏着危机,就是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伏,妈妈想要保护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这个愿望很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气馁和无助的感觉,觉得自己必须依靠妈妈,这样的愿望是妈妈错误态度的线索之一,也是孩子错误目的中最糟糕的那一种。
或许家长会说为孩子好,在这样的借口下面,我们的孩子停留在了无助和依赖的状态中,在我们眼中,他们永远长不大,而只有我们是可以有能力去保护他们的,我们高高在上让孩子顺从,然而事实上,在现在民主的社会中,孩子不会忍受这样的一个地位,他们迟早会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非常叛逆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过度保护,使我们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自信,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能力更没有信心了。
我们知道现在的多动症是非常多的,一个表现,那么在多动症的家长中就有两类家长,一类家长天天在跟孩子斗争,想让他不要动,还有一类家长接纳孩子,所谓多动的状态,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去调整多动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慢慢消除多动的因素,从而像正常孩子的日常发展。
我们不能安排命运,也不能控制命运,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控制时,势必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困扰和痛苦,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学到的是,明知道结果不可避免,还要继续斗争,不论怎样都要继续,最后当一切努力都没有用,孩子会非常容易愤怒和怨恨,不仅对父母,而且也对生活本身,对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愤怒和怨恨,被宠坏的小孩就是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发怒的孩子,让生活顺从自己的意愿,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当孩子长大成人,不能再做被宠坏的小孩,这种态度却已经形成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观,当我们对孩子溺爱,试图保护他们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送给她们一件性格礼物:认为生活令人愤怒,而自己只能无助的暴躁。
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这种可悲的错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是全知全能,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首先,我们要审视自己的面临的状况,然后找出答案。
如果我们自己心里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孩子有能力,就会认为他们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或者承受不了挫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必须被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能力,这样的新观念取代,然后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
当然,我们不会对孩子完全撒手不管,更不会让孩子忽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打击,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应该只是一味的保护孩子,而是让自己成为过滤器,过滤出孩子可以面对应付的情况,然后有意识的后退,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成长,随时准备好,在他实在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可以开始这样的行为,慢慢的通过观察和引导将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和问题解决,或者满足感、成就感都交还给孩子。
避免过度保护,孩子就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避免过度保护,父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避免过度保护,可以降低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羁绊,发展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自我发展腾出空间、铺好康庄大道。
下一章我们即将进入,激发独立,独立是孩子,终将一个人步入社会的前提,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独自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