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怕被父母、老师等权威批评
通常孩子犯错后,父母或老师都会阴沉脸色,或严厉斥责或凶狠打骂,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不论是害怕父母发怒的恐怖模样,还是身体上感受到的疼痛,都会让孩子不安,从而撒谎。
2.不想承认自己是不好的
每个小孩子从小都会听到许多夸赞,例如“你真棒!”“你真可爱!”“你好厉害!”。这些赞美的话语渐渐成为了他们的人设,而犯错,就代表人设的崩塌。
我犯错了,代表我再也不厉害了,我再也不好了,那还会有人爱我吗?
所以,撒谎不承认就等于事情没发生过,我还是别人心中那个“完美厉害”的小孩。
3.担心父母不爱他了
平时生活中,父母都会百般宠爱孩子,但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为了震慑住孩子,都会故意板起脸,拉远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意识到并承认错误。
这时如果孩子感到害怕,想要与父母亲近,例如想要父母亲亲或者抱抱自己,父母都会拒绝,并可能说“你都犯错了还想让我抱你?”的话。
孩子就会接收到“我不能犯错,犯错了父母就不爱我”的信息,进而有撒谎的行为,为了保持父母对自己的喜爱。
4.没有人听孩子说的话
孩子每次“犯错”也许他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他有自己的出发点,有他自己做这件事的理由。但是当他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家长却根本不在乎。
例如,小浩今天打了小夏,小浩被老师叫了家长。回家的路上,小浩妈妈非常生气,一直在批评小浩,“怎么可以打人呢?谁教你打人的?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应该打人……”
期间,小浩一直在不停地告诉妈妈,“因为小夏他借了我的笔,但是又不还,最后还把我的笔扔到垃圾桶里,说扔了也不给我。”
但是妈妈这时沉浸在“自己的孩子竟然会打人”的焦虑情绪中无法自拔,根本听不到小浩在说什么,只是不停的重复你怎么可以打人呢?
家长问孩子为什么打人,孩子好好回答了,家长却无动于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发现,说实话没有用,于是就学会了撒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