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100个人都没有迫切的买车需求,当他们进入4S店跟销售谈完,起码有一两个人会决定买车。
买车是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或上百万。买车看似都是经过理性考虑的,毕竟汽车价格不菲,但人们买车的奇葩理由和冲动消费也不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人买车的五大通病!虽然奇葩,但很多人都中招!

1. 面子优先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汽车成为大多数人都能买的消费品,但是攀比的心里也因此滋生。很多人用同样的价格宁愿买合资车的乞丐版,也不想买国产车的顶配版。即使自己开着不舒服,也要让自己开着有面子!
而且有些人为了面子,买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车,找银行贷款,每月辛苦的还钱。但是听到看到别人羡慕的称赞和目光,觉得为了面子什么都值得了。这是很多国人的通病。
2、重配置,轻安全
科技越来越发达,高配置的车价格也在下调,对很多车来说,越级配置已是常态。很多车的内饰设计和功能非常好,什么真皮按摩座椅,真皮多功能方向盘等等一应俱全。配置高,价格还低,为了降低成本,有些车的安全性就不怎么好了。车企也是看准了消费者对安全不重视,所以才敢这么做。

3、固化的品牌认知
固化的品牌认知很多,不仅仅是国产车。日系车=低油耗,不安全;德系车=做工严谨,技术先进;美国车=费油;国产车=配置丰富,质量差;韩系车=质量差。所以,很多人在买车中就按照这个标准去买车。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其中有所差异的不过是品牌差异和产品定位差异,而不是按系划分的刻板印象。并且,车无完车,一直被神化的德系车也会被召回;一直以皮薄不安全著称的日系车也在安全碰撞测试名列前茅。而某些比较好的自主品牌也已经开始打压合资车了。
现在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全球化了,各个厂家的零部件采购、制造水平与品质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小了。所以刻板印象基本过时了。
4、贪小便宜
贪小便宜而买车的案例不少,比如现在12月,中国车市不景气,销售会告诉你,现在是优惠活动最多的时候了,错过了就真的没了。其实只要耐心等待,一年四季优惠活动多得去了。还有的人,因为不小心摇到了车牌,或者小区有配一个停车位,不想浪费,而买了一辆车。
5、只为有辆车,却买车不用
很多国人的心里觉得,有车,才是完整的人生,特别是对结婚的人来说,“有车有房”似乎才有了结婚的资格。但是很多时候,车都放得厚厚一层灰了,也没用过几次,过了几年,车子自然老化了,又想着买一辆新车。

国人买车的5大奇葩标准,你周围人一定有中招的!你中了哪一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