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学校颇不宁静。
学生蠢蠢欲动,老师心力交瘁,家长忧心忡忡,对手虎视眈眈......学校不得不采取措施。
老师们似乎发现,匿名群消息很方便,可以把自己不敢直接对领导讲的话全部一股脑倒出来。于是,匿名越来越多。
有老师说,学校需要发展,需要改善校园风气,就是下定决心开除“差生”。
似乎从什么时候起,“差生”已经成为一种标签,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同学不理老师不爱,似乎就已经判了死刑。
曾经,也有家长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不想我的孩子在学校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孩子'。”
所谓“特殊的孩子”,没有人说她是一个“特殊”孩子,但是,让人觉得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其实在老师、同学眼里,并没有把她当作是“特殊”孩子,如果一定要说有,我想,那就是老师们说的“特别”的任性。
孩子需要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但是更需要家长、老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去积极引导,而不是一昧地纵容。当孩子坐在三楼走廊上,你说她只是新奇,当孩子爬出五楼窗台,站在窗户外面摇摇欲坠,你说她只是好玩......
这时候,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
但是“特殊”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差生”,“差生”并不一定就是特殊孩子。
在说到“差生”的时候,匿名的老师说道,只有把某某某开除了,学校才会慢慢变好。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走了一个他,还有千千万万个他,难道,每一个都开除?
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要多去找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是想靠逃避省事来作为权宜之计。
“差生”到底是“差”在哪里?成绩?品行?
在学生被归类划分到“差生”时,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把老师逼到恨不得开除某一个人,程度似乎不轻了。但是现在的状态往往是,家长不想管,老师不敢管。很多老师想管,但是却不敢管,是多么的悲哀,或许也是时代的悲哀。
作为老师,不想有“差生”这样的词存在,但是或许它会一直作为一个特殊符号而存在着,因为在某些时候,在老师失去信心之前,孩子自己已经放弃了自己。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的拯救身边的“差生”呢?
作为老师,我不奢望所有的学生都多么的优秀,但是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呀轻易地放弃了自己,不要别人还没有放弃你的时候,你就自己放弃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