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班从安徽省转回来一名学生。是个男孩,个子不高有些胖。入学第一天他就把他的大力气来个展示。搬本子、抬水都积极肯干。带着山东口音下课就热情的和我问东问西“老师,这是啥?”
新书发完,我让他做个自我介绍,他把“执拗”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怎么问也不开口。那好,我让班级的其他学生开火车报名字,和他认识。大家报完名后,我又让他把名字告诉我们。“我叫李林”。就这样他成了我们班的新成员。
开学第一课上完后,上了一节课数学,看着他写的好似幼儿园小朋友写的歪歪扭扭的数字。忍不住有些生气,我问他你上没上过学啊?也许听出老师的不友善,他由开始发挥“执拗”精神了。我换了一个问法: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啊?斜着眼睛看着我,就是不回答。问了几次,都无果。放弃了,不再问了。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滋润吧,换作以前可能非要和学生分出个高低。非让他回答,最后也是无果。自己生一肚子气,还伤了孩子的心。
今天是他入学的第五天,他每天有一点点进步。比如,入学第二天虽然读语文课文又开始“执拗”不出声,可是留语文生字作业时,不认识的字,他主动出来用他特有口音问:“老师,这个字念啥?”今天数学作业也坚持完成了。语文课堂上还主动举了一次手。下午的生字听写,30个字只写上两个,剩下的都是拼音。当我让他来我这检查时,他急的哭了,一个人只要还知道不好意思,那就是进步。
期待接下来日子里,他每天都能有一点点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