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与康拥军先生探讨了传统工业新制造话题,在金桥大拇指Hello Cafe,2个多小时。
一、传统工业产品的生产环节
对于成熟的产品,因为产品的价格已经稳定,核心的竞争力是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制造成本。可以理解为,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产品某个方面的性能,或者是继续优化生产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进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因为引入先进的诸如智能设备而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那就得不偿失。
苹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近几代产品的改动都很少,说明产品已经做到极致,能优化的空间很小。
理论上,产品创新没有止境,但有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 传统的汽油内燃机热效率转换普遍是38%左右,做到极致的是41%,这只能算是优化,而且上升空间极小。更换柴油内燃机,热转换效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创新。
-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比例大约是18%,通过膜层技术、提高向阳率,可以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几,这是优化,提升空间有限。但是在这个产业链上,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转化率只有百分之七八十,但以色列的创新技术可以把这个参数提升到99%,这是技术创新。
- 日本的某个油墨产品,因为工艺独特,在油画应用上独领行业数百年。但随着油画工艺品行业的没落,其产品销售逐趋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当发现指甲油这个新市场之后,这个产品因其纯天然的质地深受市场喜欢,重获生机。这是应用市场的创新。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有定价的能力。而传统制造业,在生产环节创新的空间很小,所以性价比依旧是最重要的考量。
二. 工厂制造的延伸环节,也就是营运,相对而言可做事的空间更大
工业品有其特殊性,不论是应用和储运,都有别于快消品。相对于制造环节的成本节省,营运环节的提升空间就大很多:
- 尽可能多地往日趋成熟的物联网体系上靠,共享供应链资源;
- 结合马云的新制造概念,产品个性化和服务快速化会有助于销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