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老板,企业有一段时间做得顺风顺水,就开始意气风发,要把自己的公司做成行业/区域第一名。如果你深入问一句,您说的“第一名”,具体是指什么呢?公司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他往往就会卡壳。
评价一家企业战略扩张效果,通常要从3个方面着眼,即:市场份额、利润和现金流。在一个时期,3个指标分别实现了增长,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在良性发展。
一般说来,除了一些特别卓越的企业,比如苹果公司,3个指标很难实现同时增长。对指标的不同侧重,也就意味着企业不同的战略扩张模式。
1|策略A:牺牲现金流换取市场份额
在拓展市场,有明确的竞争对手时,可以牺牲现金流,以换取市场份额。策略A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赊销、分期付款或者补贴。
实施策略A的前提是,企业或者自己有钱,或者有一个马云爸爸这样有钱的干爹。比如当年滴滴和快的、美团和饿了么之间的拼杀,目的是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案例: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竞争。两家公司都在湖南长沙,都做重型机械。最初,三一重工的市场占有率更高一些。
重型机械价格昂贵,占用资金较多,一般都采取2-3成首付的方式。市场竞争中,中联重科了解到,三一重工的现金不充裕,就针对性地采取零付款的策略,抢走了不少三一重工的客户,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为应对竞争,三一重工也实行零首付战略,陪跑了一段时间,终因现金压力,不得不恢复2-3成的首付方式。
中联重科充分利用了自己现金流充裕优势,以长击短,迅速拉近了和三一重工的市场份额差距。
2|策略B: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
将利润压至最低,以价格优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是很多依托互联网进行商业竞争企业经常采用的手段。
其中的关键,一是极低的毛利率,明显的价格优势,一是量的“迅速”积累,通过市场占有率的疾速扩大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案例:2013年,叶国富创立了一个新的日用品零售品牌:名创优品。针对日用品周转快、销量大的特点,叶国富将商品零售价定在了厂商的出厂价。
叶国富用两年时间开了1100家门店,然后拿这些门店巨额的订货量,跟生产厂谈判,将名创优品商品的出厂价,压低到其他商家商品出厂价的一半。
在此基础上,加上运营、库存、物流、工资等成本,名创优品的零售价大体和其他商家的出厂价相同。当其他商家1元进价的商品卖3元的时候,叶国富将同样的商品以0.5元进价卖1元,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因为周转率足够快,销量极其大,名创优品虽然定价非常低,最终还是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3|策略C:牺牲市场份额保证利润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利润,当产品独特,不可替代或者缺少可比性,同时市场需要旺盛,或者产品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时,应当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
前些年的微软的系统软件、办公软件,近年来的苹果手机,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培训市场曾仕强、余世维的讲座,都属于这类产品。以利润为先导的产品,大都以高端、独特、垄断为基本特征。客户无从选择,只能认同这些产品的价格。
(张金宝《大财商》 刘润《5分钟商学院》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