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国人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农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农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士农的意思就是从事军事和农业的人口。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士农乡和六个工商乡,齐国二大上卿国氏和高氏各管五个士农乡。
每个国人乡的组织是这样的: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一乡二千户人家,一共编成二十一个乡,齐国共有四万二千户国人。
郊外的野人,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村民,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全国共有五属,设五个大夫管理。齐国野人村民共有四十五万户。
这段记录在《管子》里的文字,从侧面提供了当时齐国的人口数据,算他每户平均至少有二个成年男女,二个孩子二个老人。那么齐国大约就有三百万人口,上下偏差大概五十万吧。
作为给齐国经济霸权保驾护航的“武力威慑”,也在这次改革里建立起来了。每个国人士农乡整编为一个有二千名士兵的战车步兵混成旅,一共组建了十五个旅,五个旅一个军,共三个军,齐桓公和高、国二位上卿各指挥一个军,共有三万名装备精良的中产阶级国人战士。这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支常备军。
如果管仲让那六个工商乡有资格参军的国人都参军的话,齐国将拥有一支四万二千人的常备军,齐军兵力将增加近30%。
但是管仲宁可少要一万二千名战士,也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齐国工商队伍。
因为在管仲的心中,在即将对诸侯国发动的经济战争中,这支工商队伍将发挥比齐国正规军更大的作用。
这是齐国一支不穿军装的军队,他们要打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