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你买吗?
孩子会怎么回答?你希望他怎么回答?
很多人问:孩子回答“会”或“不会”,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买还是不买先来讲个小故事:
天天放学一回到家就跟爸爸说:“爸爸,我想买一套《猫武士》的笔记本”“哦?什么是《猫武士》笔记本啊?”爸爸问。
天天告诉爸爸,这是学校旁边的文具店里的。等天天和好朋友小其去的时候,店里就剩下最后一套了。
“我看小其太想要了,就把最后一套让给他了。”天天说:“不过,我也真的很喜欢。爸爸,你能给我买吗?”
一个七岁多的孩子在特别想要的东西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让给别人,他为什么能做得到呢?
对文章开头的问题,天天会怎么回答?在他过往的经验里,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通常都能得到呢,还是常常得不到?
一个有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内心一定有巨大的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力——我能做到我想做的事,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天天之所以能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给朋友,就是因为他内心坚定地相信:“我想要的东西,爸爸肯定会给我买的。”
啊?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会不会养出一个”过分追求物质“的孩子?
这是很多父母的担忧。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不要将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筑在单纯的物质需求上。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思考——
什么样的人才会过度追求物质呢?
哪种孩子对糖果的欲望最旺盛?是一直想吃糖果却不能吃到的,还是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的?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质需求过分强烈的人,要么是曾经有过物质奇缺的经历,要么就是在情感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关爱,因此需要用物质来填充这种需求。
而需求能得到及时充分地满足的人,往往更能具备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这么一想,我们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那么是不是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給他买什么?当然不是。
如果你“不买”,是因为你真的不能,而不是出于那些不必要的担心,就告诉孩子不能买。如果孩子因此有负面的情绪,就安静地陪伴他,积极地安慰他。而不是训斥或说教。
如果你可以满足孩子,那么就痛痛快快地买給他。
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孩子自然会不开心。这种负情绪是孩子能够承受、也应该能够承受的自然的生活挫折。
不当的做法是:
各种纠结之后给孩子买了,但同时又碎碎念,教训他一顿。
或者,本来不买,但禁不住孩子各种哭闹,又答应买了,可心里还是不情愿,一直拉着脸。
如果不但没得到,还被骂一顿,孩子的负面感受就会成倍提升,留下负面记忆。一次次累积起来的负面记忆很容易在类似的事情上大爆发。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让孩子拥有“我想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給我买”的信念。
怎么做呢?
我试过这样:
做一些小游戏,往往以我们俩笑作一团结束。在笑声中被拒绝,这种经历不会给孩子留下长期的负面记忆。
假设你同以下两个人谈恋爱,你会觉得谁真的爱你:
恋人甲,你想要一样东西时,他会有这样那样不买的理由(其实是担心)。
恋人乙,你想要一样东西时,他都会竭尽全力让你得到,并从不担心你今后会“变本加厉”。
物质,是所有人的生存必需。爱一个人,就会全力为对方寻找他/她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人类(以及其他社会性动物)表达亲密的原始方式之一。
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是传递爱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不是唯一。
不用担心“不买”会产生负情绪,因为我们有很多机会为孩子补充正情绪。
也不用担心“买”会让孩子把爱等同与物质。如果孩子真的认为爱就等于“买”,那恐怕是因为他从没有从别的地方别的方式感受到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