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走在天桥上,看到路边一棵树,树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白色,似花非花。我问豆爸,那棵树上的白色小点,是花还是果实?豆爸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是花。我笑了,有种偷着乐的感觉,因为我知道那是果实,我是故意问豆爸的。
我知道那不是花,是果实。因为我曾在某个冬日里,在某个地方近距离看过,能确定那是树的果实,但我并不清楚那是什么树。树的叶子在冬天全部凋落了,只剩下满树的白色果子,远远望去,像极了满树银花。没有叶子,我没办法通过识花软件搜索。
我走近树,拍了张照片。此时从天桥上走过两个小朋友,也被那雪白的“花”所吸引,走近了去看树。有个小朋友看了之后,兴奋地告诉旁边的妈妈:树上开满了棉花。哈哈,好可爱的孩子。细看果实,的确有点像棉花形状,如缩小版的棉花。
我没有急切地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树,也许到了春天,叶子重新生长了,再去看一下,便会知道是什么树了。
当你不再纠结的时候,答案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拍照之后的某天晚上,我在看书,看到郁达夫写的一篇文章《江南的冬天》,其中有一段文字: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当看到这些文字时,我马上便联想起那天看到的那棵树,哦,原来它的名字叫“乌桕”。
知道了树的名字,想知道它“春夏秋冬”时的样子便简单了,找度娘即可。
“乌桕”的别名不少,桕子树、腊子树、蜡油树、木子树。属落叶乔木,是一种色叶树种。五月开细黄白花;深秋,叶子由绿变紫、变红。叶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这就是木籽。籽实初青,成熟时变黑,外壳自行炸裂剥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实。
当看到这段简介,再看乌桕树的绿叶开花时,初结绿果时,深秋叶红时的图片,似曾相识。不仅仅是冬天时我见过它,在春秋之时,我应该也见过它。那时的相遇,与此次的遇见是一样的,我不认识它,不知道它的名,也没有刻意的想去认识它。
可此时,我又想去确认曾经见过它,于是翻看秋日里的照片,都是远景,红火一片,却没有近照,可让我分辨的清晰可见的乌桕树的模样。
当我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看了百度上的图片,对于它叶子、花和果实,印象渐渐深刻。等到春天,如果再与它相遇,我会认出它的。不,不止春天,在夏天、在秋天,还有这冬日,我都能认出它来。
是的,我能认出来。之后的一天早上,上班尚早,去公园里走一走,在公园路口,我便看到几棵乌桕树。再往里走,又瞧见几棵,这乌桕树的果实辨识度还是挺高的。而且有一棵树上还挂着铁皮牌子,上前一看,明明白白的写着“乌桕”。这牌子唤醒了我某处的记忆,我冬日里曾看到过的“乌桕”树,便是在这公司附近的公园里。
待到春暖花开时,我再去公园,去天桥,去山上,看不一样的“乌桕”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