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干部管理
黄钦东:向沙克尔顿学习危机中的领导力

黄钦东:向沙克尔顿学习危机中的领导力

作者: 黄钦东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2:01 被阅读0次

    ​但愿这辈子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春节。

    突如其来的疫情、担惊受怕的刷着手机新闻、依然突飞猛进的确诊人数、全家人20多天不出门、每天沉浸在愤慨无奈焦虑的情绪中……

    很快的,春节假期结束,企业准备复工,但疫情依旧肆虐、人心依旧惶惶、流动依旧受控,我们仍深陷危机之中。

    此时此刻,作为管理者的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会如何带领团队“逃出生天”,继续发展业务?

    想起在很多年前参加一个领导力认证课程时,老师在课上讲过一个关于探险家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前绝处逢生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曾被众多商学院列为“危机中的领导力”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当下正在面临挑战的管理者们带来借鉴意义。


    “坚韧号”的故事

    扬帆启航

    1914年初,探险家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招聘人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惟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天内报名者竟达5000多。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与培训,包括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于1914年8月1日乘坐木船离开伦敦,踏上了南极探险的征程。

    沙克尔顿根据家族座右铭“By endurance we conquer”(坚韧必胜),将木船命名为“坚韧号”(Endurance)。这是沙克尔顿第三次前往南极,前两次均已失败告终,这次他志在成为第一个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的人。

    被困浮冰

    来到临近南极的南乔治亚岛,探险队遇到难题:海上糟糕的冰情始终没有缓解的迹象。当地的捕鲸人建议推迟计划,等下一个季节再出发。对沙克尔顿来说,推迟无异于放弃。在南乔治亚岛等了一个月,载着28名队员和69只雪橇犬,“坚韧号”向南极的威德尔海驶去。

    1915年1月18日,“坚韧号”再次遭遇浮冰区。与以往不同,这里浮冰由积雪构成,分解成一块块碎冰,紧紧围拢在船身四周。探险队决定停在原地,等风停了,看浮冰能否自然分开。

    然而,这一等就是六天。浮冰冻在一起,“坚韧号”开足马力还是冲不出去。探险队被困住了!此时,他们距离登陆点只有128公里,原本仅需一天时间。

    外界没有人知道探险队遇到了麻烦。船员们只得接受事实——他们要在南极一条冰封的船上过冬。工作停滞,极夜正慢慢迫近,枯燥、孤独快要把所有人逼疯。

    沙克尔顿担心,如果队员们不各司其职、例行公事,便会产生懒散和无聊的情绪。因此,长达4个月的极夜里,即使船无法移动,他仍然坚持让所有人尽量按部就班地开展日常工作。

    包括刷洗甲板和船身;组织和配给物资;防止锚链生锈;设立单人观察哨时刻观察冰层的变化,期待着出现可供航行的裂缝;安排几个人在鲜肉存量下降时猎捕海豹和企鹅。

    同时,沙克尔顿决心充分利用冬季的这几个月,让队员们不至于无所事事。比如,长期的等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训练雪橇犬,组织训犬对抗赛······还有各种消遣活动,包括打扑克、下国际象棋、每周举办歌会等

    除了充足的活动外,沙克尔顿本人的举止也是维持士气的关键因素。有一天,这位老板出人意料地与沃斯利船长伴着口哨在浮冰上跳起了华尔兹,以此娱乐众人。

    一位船员在日记里写道:“他总是能镇住所有困难,展现出无畏的一面。他经久不衰的乐观态度,令我们这帮沮丧的探险家受益匪浅。我们都对当前的灾难心知肚明,尽管他本人也很沮丧,但却从未表现出来,只是极力展现幽默与希望,他是最乐观的人之一。”

    弃船求生

    船上补给尚充足,船员们甚至乐观地想着,等春天坚冰消融,探险可以继续。然而,浮冰远比想象更加可怕。

    10月24日,一大块冰直接擦过船尾,船尾柱几乎被扭断,大量海水涌入。排水泵连续工作了三昼夜,依然收效甚微。巨大的冰块像是打定主意一般,又一次发出猛击。甲板向上翘起,龙骨散架,“坚韧号”又下沉了一点。

    弃船的命令是下午五点下达的。沙克尔顿最后一个离开,船员们对着“坚韧号”三次振臂高呼,以此告别栖身一年的家园。当晚,大家在附近的厚冰上安营扎寨,周围的温度降至-26℃。

    对于被迫弃船,最难过的莫过于沙克尔顿,毕竟这艘船曾经寄托了他的雄心、梦想与希望。看着逐渐支离破碎的“坚忍号”残骸,他说:“在几个月的紧张焦虑之后,在经历过希望的高峰与低谷之后,我们不得不放弃这艘船,它已经承载不起那么重的期待了。我们在营地里生活得很好,所有的物资和装备都在,我们的目标是一个不落地重返家园。

    一位船员回忆道:“当我在刺骨的寒风中躲进帐篷时,我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是一个昏暗的人影在黑暗中缓缓地走来走去。我由衷地敬佩他在焦虑中表现出的泰然自若。此时,他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最佳方案是什么?面对28条危在旦夕的生命,他如何制定下一步的策略,如何继续与死亡抗争?我终于意识到领导者的孤独与责任。

    沙克尔顿相信行动是振奋士气的最好方式。几天后,带着基本的给养,船员们拖着两艘救生船出发。他们计划走到无冰海域,然后乘船前往保利特岛,1902年沙克尔顿曾在那里留下救急物资。

    随冰漂流10个月后,新目标的确让人精神一振,大大缓解了队员们逐渐萌生的懒散和无助情绪。他们不再原地犹豫,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绝境。

    然而,南极严酷的环境一下子将探险队带回了现实。雪越下越大,第一天他们前进不到1.6公里,第二天只走了0.8公里。第三天折腾了0.4公里,他们就不得不停下。沙克尔顿承认这样的尝试是徒劳的,下令重新扎营。补给不足,探险队只得猎杀海豹和企鹅作为补充。

    这年圣诞节,沙克尔顿决定重新开始行军,这引起了队员的不满。在愤怒、疲惫和脚痛的困扰下,五十多岁的木匠麦克尼什拒绝继续前进,他公开表示,自“坚韧号”沉没之后,自己就不再履行船员的义务。

    在南极这样的苦寒之地,队伍中的任何嫌隙和分裂都可能致命。沙克尔顿将队员聚到一起,重新评估了船规,然后做出了一项重大调整。尽管从法律上讲,他没有义务在沉船后继续向队员支付薪水。但沙克尔顿还是向所有队员宣布,将向他们全额支付每一天的薪水,直到抵达安全地点,在那之前所有人还要受他约束。

    沙克尔顿对船规的更改平息了事态,同时稳固了自己的权威。在沙克尔顿的雷霆行动下,一场风波很快过去。

    行军一周后,沙克尔顿理性评估食物和跋涉速度后,得出无法到达浮冰边缘的结论,决定终止此次跋涉,再次在浮冰上扎营,继续耐着性子等待,直到环境变得更利于摆脱困境。队员们将新营地称作“耐心营地”。

    恶劣的天气经常将队员们困在帐篷里。但想休息也并不容易,因为睡袋经常白天潮湿,晚上又被冻得十分僵硬。燃料和食物越来越少,饥饿和寒冷时时刻刻折磨着每个人。耐心等待,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傍晚,沙克尔顿会去不同的帐篷与队友们吟诗、打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寻找希望

    1916年4月9日,离开“坚韧号”5个月后,脚下的浮冰终于裂开了。沙克尔顿下达了期待已久的命令——起航寻找陆地,三条救生船载着28人出发了。

    此时距离“坚忍号”探险队首次在浮冰上扎营已经过去15个月。 他们在浮冰间横冲直撞,冒着暴风雪在狭小的水道间穿行。狂风携着巨浪拍向救生船,队员们因为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很快就没了力气。

    夜晚宿营也成了问题。一开始他们会选一块结实的浮冰扎营,但有一次脚下的冰山破裂,所有人差点掉进冰海,沙克尔顿下令之后只能在船上轮流休息。正是从这一晚开始,许多人受到严重的打击,意志变得无比脆弱。

    在寒风、冻疮和干渴的轮番折磨下,七天后三艘小船终于在象岛登陆。自离开南乔治亚岛,497天的时间里,他们从未踏上一寸陆地。

    然而,现在远不是庆祝的时候。这片狭小的陆地上寸草不生,气候恶劣,没有任何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除了冰层覆盖的岩石,几乎一无所有。更重要的是它远离任何航线,在这里他们不可能被人发现。队员们情绪低落、健康状况下滑,食品供应也在减少,有些人陷入了绝望的情绪。

    沙克尔顿面临重大抉择,必须要拿出可行的方案让大家看到生还的希望坐以待毙不是沙克尔顿的性格,他决定立刻派一艘船寻找救援,绝不能迟疑。沙克尔顿选择了1300多公里外的南乔治亚岛作为求救目的地,那里有鲸鱼加工场。

    第二天他就挑选了4名队员,乘最大的救生船去南乔治亚岛求救,船上装了可以食用6周的食物,以及一些导航设备和救援设施。

    临行前,沙克尔顿秘密写下一张字条,交由一名船员保存,相约20天后如他没能返回救他们时才打开。字条上他写着:“我一定会回来营救你们,如果我不能回来,那我也尽我所能了”。

    这是一趟更为凶险的航行。1300公里的航程,逆浪滔天。平均每隔三四分钟就要被浇一身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如此。非常寒冷。

    在海上被恶劣天气折磨了5天后,小船的队员们每活动一下都要忍着疼痛:皮肤被湿透的衣服擦伤后开始生疮流脓,腿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而肿了起来,手上的冻疮感到火辣辣地疼。

    为了抵御严寒,沙克尔顿决定让队员们白天每4个小时吃一小顿热饭,晚上每4个小时喝一次热奶粉。由于基本不可能睡觉,食物便成了力量和安慰的唯一来源。

    沙克尔顿密切关注着队员们的状况,警惕需要注意的症状。“有两个队友险些命丧黄泉,”沃斯利回忆说,“沙克尔顿一直用手掐着每个人的脉搏。只要发现有人似乎受寒过度或不停颤抖,他都会立刻下令多准备一份热牛奶,分给他喝。他从不让那人知道这些牛奶是从他那一份里匀出来,唯恐他为自己担心。”

    终于,在航行了14天后小船到达南乔治亚岛西岸,这6个人完成了一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驾着一艘没有任何遮挡的船,在全世界最不平静的海域穿行了1300公里。

    走出绝境

    沙克尔顿原本计划在登陆点稍作休整,然后驾船绕到另外一侧的鲸鱼加工场。然而,到达南乔治亚岛的第一晚,一场风暴将停泊在海上的船撞向岸边的礁石,导致船体受损,无法修复。

    对沙克尔顿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东岸的鲸鱼加工场:穿越南乔治亚岛。尽管只有47公里,但岛内却有多座高达3000米的山峰和冰川,以前从未有人穿越过。

    沙克尔顿带着船长和二副来执行这最艰巨的任务,让身体欠佳的其他3人留在原地。

    在不停艰难跋涉了24小时后,三人暂时停了下来。船长和二副几乎立刻陷入沉睡,沙克尔顿却不敢合眼。他知道,如果他也合眼,他们三人都会冻死。于是,他看着两个同伴睡了5 分钟,然后把他们叫醒,骗他们说已经睡了半个小时,该启程了。

    最终,他们在没有庇护、没有睡眠的情况下,紧靠一根绳索、2把冰镐,跋涉了36个小时,奇迹般地穿越了飞鸟难越的高山冰川,最终到达了鲸鱼加工场。

    上六点半,沙克尔顿听到了汽笛声,他急忙告诉队友。如果真的是汽笛声,七点一到,代表上工的汽笛声就会再次响起。6点58分、59分……三个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计时器,指针一格格挪动着,到了最后一秒,汽笛声真的再次响起。

    两年前从南乔治亚岛出发以来,他们第一次听到来自人类社会的声音,他们找到了救援!

    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待地借船,先接回留在南乔治亚岛的队员,然后又开往象岛营救他留在那里的22名船员。

    因风浪过大,前三次营救均告失败。但沙克尔顿丝毫没有放弃。8月30日,第4次营救终于成功。当他再次出现在象岛时,留守队员站在岸边挥动着手臂,像是当初送别时一样。现在,28个人终于重新相逢。

    而那张沙克尔顿留下的字条,收存的船员从未打开,他说:“我和剩余的所有人直到那时都仍坚信,沙克尔顿会成功,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

    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的船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在朝不保夕、生命希望几近是零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临危不惧的坚毅与诚信,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团队精神的领袖特质,令人钦佩。

    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危机中的领导力

    回顾整个故事,沙克尔顿在面对突发的、不可抗力带来的重大危机中,有效的发挥了领导力,他的行为给当前疫情下的管理者们带来如下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

    各司其职,避免懒散
    居家隔离期间,应加强阶段性目标管理,并形成日会或日报管理机制。要让大家有事做,忙起来。对于散漫行为,要及时干预,不能让自制力差的员工浑水摸鱼;

    练兵学习,加强备战
    时我们总是忙于各项重要又紧急的事务,而对于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总是顾不上,比如机制优化、组织赋能等。很多公司都会趁着这段时间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提升员工能力;

    储备财物,控制成本
    疫情会持续多长时间,各方专家观点不一。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最快速度寻找贷款,积极筹措相关物质,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和消化,做好“持久战”准备;

    关爱成员,乐观面对
    未知的病毒,漫长的“抗疫”,员工难免会惊慌、无奈、焦虑。这时的管理者应该多关心员工的健康和情绪变化,尤其是身处疫区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多传递一些乐观的、正能量的信息,少一些悲观、消极、负面的言语,控制士气。有着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疫情终归只是暂时的;

    团结一心,控制冲突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到人性,有的是光辉、有的是丑陋。总会有一小部分人会控制不住压力,情绪失控,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然而,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让大家感受到团队是一个整体,不允许分裂出现。管理者需要秉持互相尊重的原则和大家坦诚沟通,了解大家的问题,针对性的疏解、劝导或予以解决。稳定的管理者角色,将成为危机中的主心骨。避免团队成为一盘散沙;

    因势而变,调整目标
    这个时候不能古板固执的因循守旧,而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灵活的调整目标和策略。可能你会对过往的美好日子恋恋不忘,但即便很痛苦,也要沉着冷静、保持理性,不能感情用事;

    制定方案,重燃希望
    困难时期,所有人都在看、都在等着管理者来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制定靠谱可行的渡过难关的具体方案,大家就会失去信心,团队可能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多方尝试,面对现实
    面对不可预测的环境,管理者需要积极应对,尽可能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如果经过努力确实行不通,也需要理性判断、面对现实,及时转变策略和方法,千万别逞能、别作死;

    保持耐心,静观其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疫情也一样。既然我们都知道病毒可能有14天的潜伏期,那我们就时刻观察外界环境变化,等待转机到来,不冒不必要的风险;

    以身作则,坚定信念
    兵无强弱,将有巧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越是关键时刻,管理者越应该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言出必果。管理者有强烈的、必胜信心,才可能有效感染员工。

    危机,既有“危”,也有“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能够带领团队绝境逢生,未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必将势不可挡。
    如同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说:“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发出一丝丝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钦东:向沙克尔顿学习危机中的领导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sp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