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庄太后的一生(十一)

孝庄太后的一生(十一)

作者: 流年践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23:08 被阅读0次

    对于董鄂妃的去世,对顺治帝的打击过于沉重。导致顺治帝后续出现一系列反常行为,这篇会分享顺治离世原因和康熙即位之因。

    顺治帝离世,康熙即位。

    这位痴情皇帝,在董鄂妃弥留之际,他自己也因为伤心而变得精神恍惚,不理朝政。

    董鄂妃一死,顺治帝陡为哀痛所袭,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

    这种情形令孝庄联想到以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自己的丈夫皇太极因宸妃之死伤心欲绝,最终没有过了情关,早早地死去。

    现在,儿子多么像他的父亲呀。他们都有很强的治国之才,可是,为什么总是被女人所困?

    孝庄想到这里,心中一紧,生怕儿子步皇太极的后尘。但在这个时候,她可以做什么呢?除了稳住大局,除了防止顺治自杀,她还能做什么?她能劝解好儿子吗?

    “不能”,她只能温言劝慰,尽量平缓儿子的情绪,但儿子的心病却根本无法解除。“让儿子尽情宣泄一下,或许就会好起来。”孝庄这么想着。

    按照顺治的个性,孝庄很清楚,皇帝必将有出格的举动。她决定,除非万不得已,自己尽量不去约束儿子。

    现在的孝庄,心里绷着两根弦,一根牵系着顺治,一根牵系着国事。她非常清醒地注意到,自董鄂妃死后,朝政几乎瘫痪。

    皇帝不再视朝,不再批阅奏折。

    各地呈送的急件也堆积如山,等待着皇帝亲笔写就的“朱批”(即皇帝亲手以朱笔所写的答复)。

    而反清力量、邻国强敌也时刻寻找机会,妄图颠覆清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绝不能乱,必须镇定。

    在孝庄的幕后协调下,按照清朝制度,遇有皇帝或皇太后薨逝时,朝政暂时由临时理政者代理,以蓝笔批答文件。这样,朝局虽乱,但还有矩可循。

    一系列丧礼举行完毕,顺治帝的哀痛却仍未缓解。按照清制,皇帝及太后之丧,蓝笔批本以二十七日为限,皇后之丧即无此制。

    可是,董鄂后之丧,顺治帝根本不按规矩办事,他无心批阅奏折,以至于蓝批文本持续四个月有余。许多急事大事无法得到批示,令满朝文武非常着急、

    孝庄太后也急了,这样下去,清朝的大好江山,势必动摇根基。正当她想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她没想到,更棘手的事出现在她的面前。

    董鄂妃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满族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

    顺治十三年(1656年)进宫,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顺治十七年春夏之间,当时董鄂妃还没有去世,顺治便曾对即将南返的木陈忞说:“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亦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更是万念俱灰,决意出家为僧。他自做一偈,称:“吾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然后,他将茚溪森召往西苑万善殿,举行剃发具戒法事。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后宫,不啻一声惊雷轰响在人们的耳边。皇帝当了和尚,三宫六院该怎么办?天子做了僧侣,家国天下该怎么办?人们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孝庄也有点懵了,她经过那么多的变故,自信自己能坦然面对任何事务,

    可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偏偏做出这样令人难以置信之事——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竟然要当和尚,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难道大清的国运就这样完了?”孝庄的脑海闪过一个不祥的念头。

    “不,绝不能!”她马上坚决否定,只要她还在,她就绝不允许她的公公努尔哈赤、她的丈夫皇太极打下的江山,被自己荒唐不羁的儿子断送。

    “不能,绝不能让他当和尚!”孝庄马上作出决断,无论如何要阻止顺治出家。她一边火速赶往万善殿,一边下懿旨,将皇帝想要出家的消息严密封锁。

    顺治十八年(1661年),是孝庄太后的本命年。

    正月初二,顺治帝因出家未成,特命心腹太监吴良辅做他的替身,在悯忠寺剃度为僧。同一天,身体虚弱的顺治患上痘症(天花)。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汤若望回忆录》中称:“如同一切满洲人们一般,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因为这在成人差不多也总是要伤命的。

    在宫中特为奉祀痘神娘娘,是另设有庙坛的。或许是因他对于这种病症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

    由于顺治在董鄂妃死后元气大伤,所以患上痘症就显得更为可怕。

    初六日,顺治病重,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罪犯全部释放。”

    事实上,在遗诏的内容上,顺治与孝庄再次产生大的分歧。

    选定新皇帝应是遗诏中最重要的内容。顺治的意思是,让自己的一位从兄弟继承他的皇位。而这一意见是孝庄绝不同意的。

    孝庄看中的人是皇三子玄烨。顺治认为:以往的帝位继承人都是经过八旗王公大臣会议议立,此次通过遗诰册立,这是很大的变革。

    因此,选择新皇帝人选时应尽量公平,以便能使王公大臣心服。由于皇子们都年幼,无法亲政,所以应从其他皇室家人中挑选。

    孝庄则认为:年幼并不等于不可以做好皇帝,玄烨就是最佳人选。

    母子间再次争执不下。

    最后,顺治觉得自己马上就不行了,这才做出让步,派人征求汤若望的意见。

    在选择新皇帝的人选上,孝庄最终如愿以偿。

    而在几个时辰后,也就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夜子刻,顺治皇帝病逝于养心殿,时年仅24岁,却将无比沉重的家国重担毫不负责地推卸给母亲和年幼的儿子。

    孝庄非常伤心,在她的授意下,顺治的遗诏被大量修改,变成了大行皇帝的“罪己诏”。

    顺治生前的不少举动,对大清江山不利,引起了许多满蒙权贵的不满。

    孝庄推出“罪己诏”,既是借题指责儿子,以此教育新皇帝,更主要的用意是对整个王朝有一个交代,平息已经出现的内部混乱,笼络人心。

    她要以此为新王朝服务,废旧立新,从反面向世人展示新的治国要领。

    公布“罪己诏”后,孝庄令董鄂妃之妹——顺治曾一度钟情的贞妃,为大行皇帝殉葬。

    人性是复杂的,孝庄既有慈祥的一面,也有冷酷的一面。

    顺治死后的第二天,清王朝正式为其置办丧事。文武百官列于天安门外金水桥下,守候一昼夜,等待着皇宫内的旨意。

    初九凌晨,宣诏官出来,宣读哀诏:令群臣各退本衙门守制;头九天每日早晚,到乾清门外哭丧;治丧期的二十七天内,不准任何人私自回家。

    孝庄亲临现场,心中好不凄凉。在顺治死后,她主要的注意力不得不放在稳定整个王朝的全局上,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与忙碌当中。

    现在,她一下子又必须面对自己的儿子了,而儿子却不再可以跟自己过不去,已永远地离开自己了。

    她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离不开儿子,自己对儿子的爱远远超过一切,即便自己曾对儿子失望,那都是因爱而生。

    如今,儿子——自己惟一的儿子离开了自己,她已不再有任何埋怨,只有伤心。

    听着珠宝焚烧时的声声脆响,孝庄心如刀绞,有时候,她真想自己也死去,到地下陪伴守护自己的儿子。

    可是,她不能,她还有重任在肩。看着眼前哭成一团的玄烨,孝庄心中更萌生了巨大的责任感。

    她不仅不能死去,而且应该更加坚强,一定要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孙儿—新皇帝康熙,一定要让大清江山在康熙身上传承下去。

    对于顺治收入宫中的大批佛像,由孝庄下令,将它们分赠京城大小寺庙。

    二月初五日,百官到景山焚烧国丧期间佩戴的素带,以示“圆孝”。大丧礼终于宣告结束。

    顺治的灵柩一直停放至百日。按照他的遗愿,由他生前交好的僧人茚溪森主持,予以火化。

    茚溪森本在南方,此次来京,原是应召为顺治的乳母李氏理丧的,没想到半路得到皇帝驾崩的消息,于是日夜兼程,于四月十六日到达北京,主持了四月十七日皇帝百日仪式。

    上午,已经登基的康熙皇帝(即玄烨)亲临景山寿皇殿外,让茚溪森为顺治皇帝的梓宫举火。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位皇子,其中皇长子、皇四子、皇六子早殇。玄烨为皇三子,系庶妃佟氏所生。

    玄烨的上面还有庶妃董鄂氏(并非前文所说的董鄂妃,而是宁悫妃)所生的皇次子福全(1653年生,比玄烨大1岁),

    下面则有庶妃陈氏所生的皇五子常宁(1657年生)、庶妃钮氏所生的皇七子隆禧(1660年生)、庶妃穆克图氏所生的皇八子永干(1660年生)。

    玄烨母亲佟妃,系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佟妃“赋性端凝,居心淑慎,动娴内则,德合坤仪”。

    顺治与第一位皇后不和,佟妃得到临幸的机会,并幸运地怀上了皇子。

    从玄烨出生日期,也可以推出孝庄特别疼爱他的原因。

    当时,孝庄之母刚去世一个月,孝庄本人还沉浸在巨大的丧母之痛中,玄烨呱呱落地。

    新生儿的哭声给皇宫带来喜庆,更为孝庄带去安慰与希望。她将对亡母的思念转化为对新生孙儿的疼爱,这乃是人之常情。

    下篇是康熙即位后的一些事件,也很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庄太后的一生(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vk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