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

作者: 草地兔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23:46 被阅读0次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预选作家里,有一位叫残雪的中国作家。残雪并不为大众所熟悉,可是她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国传播,部分作品还是美国和日本大学的教材。她是精神境界文学的创作者,也有很多精美的短篇,可能是文学家才能意会的透明境界。就像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在获奖前一样,很多好的文学作家和作品,总被我们自己错过,也许是被生活和工作甚至更多物质的欲望所拦截。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又看到了许多惊喜。我不聊文学,因为我不懂文学,但是我想说说文字给我的力量。

        挺久之前听到过一个讲学,文字的出现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使得人类文明进入跨时代的发展时期。大概是进入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被老师布置的日记、周记、800字作文所折磨。《难忘的一天》、《我最敬佩的人》、《我的老师》、《学校的风景》……这些是不是依旧历历在目?初中高中各种议论文《由失败走向成功》、《撒谎与真话》、《沉默是金》……是不是依然记忆犹深?但是,我们大概都忘记了难忘的一天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稻谷,无数次用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作为论据支撑各种不一样论点的议论文。我上学时期的文字功底不差,经常被作为范文表扬,但是今天,我应该写不出一篇好的800字作文了。最近甚至做梦梦到考试,还有5分钟交卷,800字的作文一个字没写,就写了个作文题目。吓得从闹铃声中弹起,谢天谢地啊,我已经毕业好多年了。

        博客和新概念时期,大概是我在高中奋笔800字作文为高考焦虑不已阶段。我错过了博客。大学初期,博客还是在主流里,但是加入了学校的校报和校刊社团,全都是政治新闻类型的文章了,我完全忽略了网络上各类声名赫赫的文字平台。那时候的文字生产率也是极高的,几乎每周都在写校园稿件,甚至曾独揽一本校刊里面所有的人物采访记。遇到一群非常热爱文字的朋友,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地区,会一起交流哪篇稿写得意犹未尽,哪篇稿写得精彩绝伦。大学时期爱看看张爱玲、余秋雨、卡夫卡和村上春树,也看韩寒、张悦然和笛安,“蝴蝶是花的灵魂,从前生到今世来寻找它自己”,真是让我在文字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那时候的QQ签名都是“我来过你的城市,走过你走过的路,看过你看过的风景”“没有想到会如此卑微,甚至低于尘埃”“你是布达拉宫的佛,我是前来朝拜的信徒”……也曾常常被赞赏,被喜欢,被关注着。而微博,都是用来和身边人聊天吐槽留言的,也无暇顾及身边以外的人写了什么,分享了什么。所以,我居然只发现了张嘉佳。我很喜欢张嘉佳微博里的每一个好笑又悲伤的故事,他的文字像一条荒原大地里仅有的马路,能请你从他的全世界里路过。

        再后来,我们有了朋友圈。但是谁也不会费劲心思的去想一句多么文艺或者多么可贵的文字了,我们都是嘻嘻哈哈,或者一连串似懂非的拼音(脏话),重点是图啊,百里挑一的自拍啊、千载难逢的美食啊、人头涌动的风景啊。后来更过分了,都是各种红包截图、转账截图和广告。逛个朋友圈,跟逛个商场似的。我发的朋友圈,大多都是工作、节假日或者偶尔的一些小惊喜小确幸,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又忙又累又难过且无助”的文字堆砌,还要屏蔽了家人和亲戚,没有谁会再说,我喜欢你这句话。因为三两句话,真的像极了会被老师一顿狠批的流水账。随着4G普及和微信的覆盖率,公众号出现了。有很多好的公众号,守护着文字的一片天地,分享者生活、工作、感情中的美好和碎裂,一个字一个敲打着忙碌的生活,疏离的友人和内心的一片寄托。也有人吃着文字的红利,越过了道德底线,消耗尽了文字的力量。

        前段时间闺蜜问我,你以前写作这么厉害,是因为感悟还是积累?其实年纪轻轻,哪有什么积累,因为内心纯净,能够用一字一词一文记录下眼前的人、事和景。写作是清贫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丢掉,甚至永远的失去。但是也有人又一字一词一文的进来了或者回来了。

    重拾文字的这些天,内心的确又清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vp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