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难产的影评,本打算写写《无问西东》,但是从想讲的第一个故事开始,发现有太多的话要说。关于沈光耀,关于王力宏。
出道时便是优质偶像形象,然而在一群叛逆无处安放的8090心中,念词不清,探究你为什么比从前快乐的杰伦才能将“酷”演绎的淋漓尽致,那再不济,再不济谁都会来首潘玮柏的《tell me》吧,千禧年初,王力宏的歌不像其他港台歌手有一种“叛逆”的恰到好处的洋气,也无力对抗现在看来略显“低俗”却如海啸过境般汹涌粗暴的网络歌曲,陷入了一个略微尴尬的境地,然而还是得益于那一张鼻头还没那么大的脸,勾勒出的当今中年少女们最初的梦中情人模样。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就像我在友人面前云淡风轻地念出“宇直”这个词一样,一点看不出来我其实是个王力宏的黑粉。
岁月裹风前行,在那个用老鼠爱大米来诠释爱的年代里,好像绝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唯一》的含义。国外归来,唱作俱佳,很抱歉啊,人性总要有那么一点缺点才更完美吧。于是更有了在微机课趁老师不在,在音响里放了王力宏的歌,喇叭里力宏声嘶力竭地唱到“baby,你就是我唯一。”时,男生大声抗议“别放了,电脑都中了病毒啊!”,而我则又收获了向别人普及自己的偶像又失败了的挫败感。“这孩子一定会红的吧。”这么想着,却毫无底气,毕竟彼时,这位偶像是连国语都说不好呢。
时间像是一副珍珑棋局,在各自的平行时空里,他与我静坐对弈。他执黑子先行,音乐释理想,我执白子随后,念书思迷惘,他做演员,我异地求学,他单身,我单身,他结婚,我单身,他生子,我……亦是单身。
他的声音,曾翻过我劣质磁带的AB面,从随身听的声道里娓娓而来,伴随我度过未成年时期不懂爱却要懵懂听爱的日日夜夜。从《心中的日月》开始,他渐渐走入更多人视野,画风正常的歌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未知未觉地陷入“歌红人不红”的困境。他依然是个在音乐上面有想法的年轻人,在歌曲里加入的各种元素不动声色地透露出这位歌手的叛逆态度,这种暗自表现的倔强比直白的唱词更为直接有力。
长久以来,他被人定义为偶像。是的,偶像,这个称呼像是一个魔咒,一旦被刻上,洗掉要用很多年。他去拍了电影,名义上的主角是他,但是人们心中的主角却又不是,电影的热度不够,一两年之后便不再有人提及。
后来他登上了春晚,唱的那首《十二生肖》,廉价的舞台撑不起一整个节目效果,几近引发了我的尴尬癌,后来这种病症在几年后又发作了一次,源于恶评如潮的《AI爱》,庸俗的题材和拙劣的舞蹈体现不出他的半分才气,勉强看完一半开始蜜汁怀念十几年前,传唱度并不是那么广的《你和我》。在KTV里面点他的歌仿佛并不多见,叛逆的中年少年和少女们总觉得其他歌曲好像更能代表自己的青春。
当大家开始刷屏杰伦岁月耷拉了眼角,狷狂置换为平和,我曾经的偶像还是为如何证明自己是个直男而焦头烂额。他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子,仿佛不是遵循着他原本的生活轨迹,更像是急着给春晚被人生生撕开的伤口敷上一副止痛的良药。流言四起,尽心难平,嗤笑多于祝福,看戏多于真心。
再后来,对他的关心甚少,就像我觉得感情生活应当顺遂一样,这位曾经的偶像也该将遛鸟养花,将这娱乐圈让位给更年轻的人。当然生于这个世界,现实总与设想背道而驰,我并没有在该结婚的年纪成家生子立业,他也没有平平淡淡的老去,拿起他的枸杞保温杯。该庆幸的是,在时间愈发汹涌的浪潮下,我们谁都没有轻易的低下头。
这一部《无问西东》,你遇见了二十几岁的沈光耀,说的一口温软粤语,怀着一腔家国情怀,而我遇到了三十八岁的王演员,即欣喜又满是遗憾。欣喜不必多言,伯母在三代武将牌匾下给大小林替上冰糖莲子时,我将纸巾大手一挥递给友人时蜜汁霸道总裁范儿。尽管一眼可以洞穿俗套的路数和拙劣的煽情手法,导演女性独有的视角和细腻情感还是成功挠痒了观影者的泪腺,一扯便急速落下泪来。而我的遗憾源于这部影片的延期上映,如果在五年前如期上映,会不会更早一点破解他的困境。看到最后有一瞬间突发感叹,沈光耀的才情、善心、情怀和果敢与王演员本人如出一辙,在近不惑之年,他终于遇到了一个相互成全的角色。跟友人讲,感觉要凭借这个角色翻红,友人一个白眼抛来,人家一直很红啊。原来,这么多年惶惶担心着他总不能大红,担心着负面新闻太多,这就是一枚小粉丝的心境啊。
五年前便想为你动笔,标题都矫情地想好,不想一搁数年,这竟是为你行文草草写下的第一篇文章,此时你已然奔五,而我也成长为那个研读社会规则“奇怪的大人”了。愿今后的我,能如你一般,安静温和,倔强炽烈,人生无畏,厚积薄发。
今天,很高兴遇见你,王演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