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作者: 殇桁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4:54 被阅读23次
    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文学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语言文学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学又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样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善良、勇敢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爱情、友情、亲情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抵御现实生活的种种诱惑,从而建立起自己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文学塑造着人格,陶冶情操,培育我们的心灵,营造精神时间,给予精神寄托。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着物质文明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学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了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读过这样一篇文章,龙应台的《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写得非常得好。其阐述出了文学的本质与作用。

    以下是此文: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份仔,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叁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叁个不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 ,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殇桁:大佬们啊,跪求建议!
      • 殇桁:各位给点建议?

      本文标题:论文学对人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c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