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终于于今天落下帷幕。选手们出彩的表现令人赞不绝口,即使是坐在电视机前也情不自禁要为他们的精彩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真正的“神仙打架”呀!毋庸置疑,这是我一年来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档节目。
选手们淡定从容的舞台风格、逻辑清晰的思维脉络、机智流畅的语言表达无不令人叹服。最后一个环节的巅峰对决中4位选手关于“我是主持人”的三分钟陈述让我们循着他们成长的脚步,感受到了到了他们对主持人这一专业的热爱和他们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感慨。
文艺类冠军蔡紫,新闻类冠军邹韵在之前的比赛中一路呼声很高,最终实至名归。在为他们最终的荣耀欢呼喝彩的同时,我更看重的是成功背后的因素。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是百炼成钢;哪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帅哥尹颂的这句话揭示了成功的真谛。“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持人撒贝宁在结束时谈到董卿为了做好一档节目加班到深夜两点,录节目时总是比他早到,语言中掩饰不住的敬意也同样映证了这个真理。
董卿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性、从容、优雅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被观众赞为“央视一姐”。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因为喜欢她而喜欢上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在这份成功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心血不难想象。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为了工作全力以赴的拼命精神早已在网络中传为美淡。其实无论是董卿,还是此次大赛中获奖的其他选手,更或者是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台上风光的背后,一定是他们全心全意的热爱,孜孜不倦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雅需要底气,华丽需要实力。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尚且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度日呢?。
我是一名教师,由此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
我们身边不乏有人是抱着“教书都为稻粱谋”的思想工作。他们一天到晚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而是斤斤计较于做哪些工作能在年终考核加分,做哪些事情能对职称评定有利。对这类人我总是不敢苟同。当然,我并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我从事这项工作也有挣钱养家的因素在里面,不拿工资白干,我也是不愿意的。但我觉得不能仅仅为了这个,应当有点更高尚的东西在里面。我们的工作有对象,我们的肩上有责任。这是一份要有点理想主义情怀和奉献主义精神,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工作。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才能沉下心来,真正的去思考我们的工作做什么?为谁做?怎么做?
我们听名师的课,常常叹服于他们淡定优雅的风度,深刻精准的教材挖掘,精巧智慧的教学方法。很多名师在被问到“准备这堂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时,都会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回答:“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形式的输出,背后一定有丰厚的输入做支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难免有困难,有困惑,这种时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才华还不足以支撑起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应对所有的难题,我们该习了!只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让我们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永远不被淘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学习永远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重量级砝码。
做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更要有“妙手著文章”的能力。而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孜孜不倦的的学习,坚韧踏实的努力才能使我们在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路上行稳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