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赛季的欧冠决赛,利物浦2:0热刺,从比分来看好像是波澜不惊的一场比赛,虽说利物浦摆大巴,但整场比赛的节奏和强度,还是能代表现今欧洲俱乐部最高水平的。经过了漫长的一个赛季,欧洲足坛暂时进入了休赛期,跟我球友看了将近半个赛季的英超和欧冠后,我也有些自己对于这赛季若干场重要比赛的看法,就当是18-19赛季的盘点了吧。我们一场一场来。
先说最近的这场欧冠决赛。之前媒体吹捧的各种纪录我就不说了,什么两支英超球队上一次会师欧冠决赛是在哪一年,热刺和利物浦杀入决赛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之类的。单说这场比赛本身。两队的球风其实非常鲜明而且差异巨大。先说热刺,波切蒂诺治下的这支热刺,战术体系已经日臻成熟,人员配置方面,虽然从18年冬窗之后就再无引援(其实这也是我觉得热刺没能拿到冠军最大的原因,俱乐部管理层全锅),但对于现有球员能力的组合和搭配上,已经做到极致了。
门将洛里无需多说,世界杯冠军门将,虽然在世界杯决赛上,法国4:1领先克罗地亚的时候,也COS了一把卡里乌斯,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送了克罗地亚一个进球,但确实4:1和4:2也没太大区别。但在俱乐部中,尤其是这场比赛,洛里全程0失误。无论是三中卫体系还是四后卫体系,热刺的人员储备都非常充足。桑切斯(哥伦比亚,跟曼联的那个区分开)是个黑又硬,负责后场扫荡,但是选位和意识并不能对上利物浦的三名前锋,尤其是速度和身体兼具的马内。另外两名比利时国脚,阿尔德维尔德和维尔通亨,都出自贾府青训,同时国家队也是队友,配合默契程度自然不用担心,但这场比赛,让我看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就是这两名中卫优秀的长传能力(这一会我们说到比赛进程时具体说说)。两名边卫,特里皮尔和他盯防的马内比起来的运动能力稍显不足,但他的脚法在定位球战术中能发挥出非常好的效果。另一名边卫,丹尼罗斯,则是热刺青训原厂出品,从边锋边前卫改踢边后卫的,所以速度和进攻能力上,优于另一边的特里皮尔,但同样的问题是,面对他同侧对位的萨拉赫,防守压力同样很大。
所以就要说到热刺本场比赛首发的两名防守型中场,西索科和温克斯。温克斯被委以攻防枢纽的重任,负责守转攻的一脚出球,但毕竟是个比较年轻的球员,面对利物浦的三名前锋的围抢,在出球这一环节,并不能完成赛前教练安排的任务(这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一会我们在比赛进程中细说)。而另一名后腰西索科,凭借出色的奔跑能力和抢断技术,负责填补四名后卫之间的空档(他的职责在比赛的进程中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最后就是热刺的四名进攻球员,乍一看热刺开场是一个三前锋的阵型,哈里凯恩居中,孙兴慜居左,阿里居右,而丹麦国脚埃里克森负责串联三名前锋,但利物浦的三名中场对他的压迫打乱了波切蒂诺开场的部署。因此,孙兴慜和阿里这两人配合的不默契也被无限的放大,凯恩则因为刚复出,状态还没恢复,就更谈不上和另外两人的配合了。
至于利物浦的阵容和战术,我们就直接放到比赛进程中来说。利物浦开场可以说是个307阵型,而那个0,并不是放弃中场的意思,而是一个可松可紧的口袋,3名前锋马内,菲尔米诺,萨拉赫组成了第一道围抢线。而后面4个人,则分成两组,由范迪克和马蒂普两名中卫各领一路,堵住热刺两个边路的传中,至于中路和进去前沿,则交给中间的三名中场,亨德森,维纳尔杜姆和法比尼奥。除了开场热刺送的那个点球外,其实上半场并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的进攻,大多数镜头,都是热刺的中卫,直接大脚斜长传,找到孙兴慜和阿里。这一环节,热刺的两名中卫完成的非常好,让我想到了巅峰时期的一票意大利中卫,基耶利尼,博努奇,德罗西(虽然有时候是后腰)。这两名中卫都是边后卫出身,因为比利时国家队的球员身材过于高大,所以维尔通亨和阿尔德维尔德,都只能当边后卫用了,因此两人也练出了长传的绝活。同时这种技术又与意大利那种过顶长传找自己前锋的技术不同(直接过顶非常考验前锋的位置感,不然非常容易越位),这两名中卫更擅长的是斜长传,更加可以利用场地的宽度,也更加能调动对方的防守阵型。但利物浦也作出了一定的应对方式,就是将自己前锋的逼抢位置更加提前,然后这两名中卫的起脚位置就不得不后撤到了己方大禁区内,增加了前场球员接球的难度。虽然如此,热刺的这两名中卫,还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送出了非常多的精准长传。这里就不得不说利物浦的这个中场口袋阵了,7人拖后,底够厚,不会那么容易被热刺的两名速度型前场,阿里和孙兴慜以个人能力打穿。即使孙兴慜和阿里接到了球,马上有3-4名利物浦球员上来围堵,这就使得二人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突破能力,只能选择分球或者溜底线。分球,就只能交给埃里克森,但埃里克森却并没有什么突破能力,所以随着比赛进程的不断推进,埃里克森的位置越来越靠后,对前场的支援也越来越少。溜底线传中,利物浦禁区内则有范迪克和马蒂普这样的高点,凯恩自然是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比赛到了30分钟后,你会发现,随着埃里克森的消失,西索科和罗斯在完成断球后,不断的拿球前插。但西索科没什么组织能力,最后往往以远射终结。而罗斯,则同样的无法与孙兴慜和阿里打出默契的配合。
而利物浦的进攻,虽然在开场打入点球后,因为克洛普的战术安排,没什么起色,但是随着西索科这名扫荡者不断的前插,热刺后场的空档越来越大,利物浦的两名边卫,罗伯特森和阿诺德找到了很多前插的机会,送出了不少威胁球。而波切蒂诺发现这一问题后,下半场果断的撤下了西索科和温克斯这两名后腰,换上了戴尔这名纯粹的防守型中场和小卢卡斯,将埃里克森直接回撤到温克斯的位置,以求使得球队中前场的每个人的位置感更加明确,解决埃里克森找不到存在感的问题。但下半场随着队员体能的下降,热刺的进攻质量也大打折扣,而利物浦则更加从容的一次一次化解热刺的进攻,直到87分钟,替补登场的奥里吉一脚低射彻底杀死比赛。
纵观整场比赛,难免会被球迷和媒体评价为“沉闷,摆大巴”。但我个人却并不这么认为,足球比赛固然进球最重要,进球越多比赛越精彩,但有时,一脚关键时刻的抢断,或者守转攻时后场球员摆脱对方围抢送出的精准传球,同样非常精彩(可能跟我看了这么多年意大利的比赛有关系)。“防守也是门艺术,一定要优雅”,这是意大利足球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我们也能在这场欧冠决赛中,看到足球技战术的不断进化。上个世纪由荷兰开启的那种全攻全守的技战术打法,如今已经日臻成熟,在各国联赛乃至世界大赛上遍地开花。当年利物浦的边锋库伊特,拜仁的克罗地亚前锋奥利奇以及“魔兽”德罗巴,在实况足球中都自带一个黄卡技能(后天无法通过训练习得),叫“积极回防”。但现在看利物浦的前场三叉戟,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自带这种“积极回防”的属性,同时瓜秃时代巴萨的那种就地围抢,也被克洛普融入到了球队的体系中。更加可贵的是,在增加了这些打法的同时,三名前锋的进攻能力丝毫没有减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前锋或者前场球员的进化轨迹,即从比埃尔霍夫,克林斯曼那个时代的“桥头堡,抢点型前锋”,到后来特雷泽盖,舍瓦,伊布拉希莫维奇这种全能战士,进攻万花筒,到现在马内,萨拉赫这种能攻能防,技术与速度兼具的“锋卫”的变化过程。
除了前锋,我们在上文提到的西索科这种黑又硬的中场破坏王,也逐渐的从马克莱莱那种毫无进攻和拿球能力的扫荡者,变成了抢断之后就地组织进攻的中场发动机,西索科并不是他们中最出色的,当今足坛顶尖者应该是莫德里奇和坎特,虽然二人球风不同,但在阵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一致的。记得在篮球世界中,魔术师约翰逊曾经预言过,未来的队伍,将会是由5名身高2米左右,能适应任何位置的球员组成的。而在足球世界,这种位置的模糊感,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强啊。
我真的是……写东西越来越拖了……而且昨天还断更了,罪过罪过,一会再发一篇,而且日本游记的坑也没填完,各位观众老爷,实在对不住。这个专题我们下期说说两场惊天逆转的半决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