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醒来,收到了一个学弟发来的消息,他问我:
“学姐,为什么我那么忙,那么累。但进步却不明显?”时间显示,是昨天半夜两点。
这个学弟,看起来真的很忙。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常常三四点才睡觉。参加很多社团和课外活动。
在同学眼里,他真的是拼了命努力的人。
周六周日,想约他一起吃个饭几乎都找不到他人。
可是,和他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之后,我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一起去参加英语晨读,他因为睡的晚经常无精打采,去到那边之后,自己找一个小角落,趴桌子上看一会儿,就睡着了。
一起去健身房,刚刚在器械上推两下,教练走了就开始玩手机。
玩半个小时,再推两下,出汗了拍个照就收工。
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大家看给的专业书,他拿来一本文学巨著,先拍照再开始看。
看不了几页就睡着了,根本没有效率。
但劝他早点睡,才有效率的时候,他却表示:
“我还有那么多事情,怎么能早睡?根本忙不完。”
这样的他,很像大一时候的我。
刚进大学那会儿,我一口气参加了三个学生社团,还有好多兴趣小组。
每天早上六点已经离开寝室,晚上常常要到寝室关门才匆匆回寝室,还没吃晚饭。
回寝室之后,才打开充电小台灯开始忙学业。但是因为自己白天太累,经常写一会儿报告就睡着了。
要么就是写到深夜,第二天上课能从第一节课睡到第四节课。
一年下来,发现自己忙了那么多,但却什么都没学到。
还把学习耽误了很多。
那时候我的状态,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总结,就是
“低品质的勤奋,无效的努力。”
2.
后来工作之后,发现换了个环境,还是有很多人,在装着样子作出“无效的努力”。
仔细思考一下,加班的时候,你是先做五分钟的准备工作,把要做的事情大概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全力投入工作中?
还是先吃一个小时的工作餐, 吃饱喝足上厕所,聊20分钟的天,搞到八九点已经开始头昏脑胀,才慢慢打开文档,想接下来要做什么。
上自习的时候,你是到了自习室就开始完成今天的作业,直到做完才离开座位?
还是学半个小时去买个零食,再半个小时去上个厕所,下个半个小时去打会儿球,最后想想该去吃饭了。但是手头的作业,才完成了不到一半。
没时间了,只能告诉自己,明天过来,一定不能再拖了。
叠加很多个明天之后,却发现大学毕业了,习惯还没改过来。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这样低效率的努力是不对的,却总是改不过来呢?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来了一批四岁的孩子,每个人给他们一块糖。并许诺:如果他们能等到他回来再吃糖的话,就还能吃到第二块糖。
结果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吃了糖,而有的孩子想出各种方式拖延时间,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了戈尔曼回来,吃到了第二块糖。
这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后来戈尔曼对这批孩子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比早吃糖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的意志力,经得起困难和挫折,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当我们面对一件重要工作的时候,也面临着“吃糖”的选择。
吃零食,玩手机,打球...这一类事情,是马上就能获得“满足感”的事情。
但完成一项长久的任务,就会消耗你大量的意志力,并且要坚持做这件事情很久才能得到“满足感”的回报。
所以,人们都更倾向于去率先完成那些“马上就能获得满足感”的事情。
而那些要付出大量的耐心和努力,才能获得满足感的事情,会让人容易疲惫和放弃。
很多人之所以效率低,是因为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那些”马上就能获得满足感“的事情,而把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才能完成的”延迟满足“的事情不停往后推。
事情的结果就是,吃饭睡觉玩手机打游戏,这一类事情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导致在真正去完成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任务的时候,我们已经非常疲惫了。
3.
在大多数“无效努力“的人群之中,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四象限时间分类“法则。
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分类。
很多人会把精力放在“紧急”这个坐标轴上,率先完成紧急的任务。
但实际上,真正效率高而且进步快的人,他们率先完成的,是“重要”这个坐标轴上的事情。
举个例子,在早上刚到达公司的时候,人是最精力充沛的。这个时候,应该率先把精力放在当天最重要的工作上,比如说先把今天需要交出的策划案完善好。然后继续同步剩下需要完成的工作。
所有做完之后,再花时间去整理数据和文件。
有的人早上到办公室先浇个花,再喝杯茶,悠哉悠哉看邮件看半小时,才开始规划今天的工作。先把看上去最容易的工作完成,等到快下班了,才开始做最重要的事情。导致经常需要加班,低效率的加班又会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精神恍惚,处理事情更慢了。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工作中看上去加班最多的是他,出错最多的是他,薪资和奖金最低的也是他。
学习中也是一样,睡到九点再去自习室,刷一会儿微博,看一会儿爱豆的信息才开始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说抄错词,摘句子,学一会儿困了又接着睡觉。搞到下午才真正开始学习。学不到一个小时就该回寝室了。
这样低效率的学习,看上去勤奋,但实际上并没有高的成效。
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折腾的精疲力尽,但是却没什么优质的努力结果。
4.
远离低品质的勤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制定自己的日程表
规划自己的时间,列出每日计划表。
把紧急重要的事情先完成,然后把重要的事情完成。
最后再来考虑,紧急的事情是否必须自己亲自花时间完成不可。如果是,那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做完。
如果不是,那就尽量不要多花时间。
把精力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2.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有很多人习惯早起打卡,但却忽略了早睡。
导致的结果就是,“早起毁一天”,一整天都浑浑噩噩的。
如果不是一定需要熬夜才能做完的工作,尽量在白天高效完成,避免熬夜。
熬夜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长期熬夜的人,不仅效率不高,脑子经常一片混沌。
而且思考速度慢,反应慢,身体素质也会下降。
管理自己的日常时间,从早睡早起开始。
早起打卡的背后,不是为了打卡本身,更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好的时间习惯。
3.高效利用手机软件
很多人实际上是被手机耽误的,手机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
可以把常用的软件放在最前面,其他软件分类放在文件夹里。
关闭手机的app消息推送,这样就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手机推送消息打断思路。
另外,音乐播放器也好,时间管理软件也好,最多同时保留三个。
太多的app只会碎片化我们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的目的。
4.定期运动保持头脑清醒
长时间把自己关起来不出去运动也不行。
每周定时出去运动3——4次,每次不要低于一个小时。运动最好选在早上或者晚上,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运动的时候,在自己感觉最好的时候停下来。这样下一次才会想接着运动。
不要把自己累到筋疲力尽才停止,那样的话对运动会抱有排斥感。很难做到长期坚持。
5.每天专注4小时
蒂莫西·费里斯的一本畅销书叫做《每周工作四小时》,很可惜大多数的我们如果这样做是会失业的。
但是你可以尝试着,每天专注四小时。
人的精力有限,长达十多个小时的专注有些不切实际。
每天专注四小时,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了。
实际上每天工作八小时里,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被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和等待里的。
根据二八定律和帕金森法则,我们可以:
只做重要的事情来减少工作时间(二八定律);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则)。
花大量的时间在一两个领域内精进,长此以往就可以让你的生活更高效且更有重点。
低品质的勤奋不如高效率的精进,别让所谓的“努力”毁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