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有时候出现一个负面消息,恐慌的思潮会让我们毫不犹豫地涌向出口,造成更大面积地市场下挫。基金挤兑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基金挤兑
有一个人们更加熟悉的词叫“银行挤兑”,是指存款人大面积要求银行兑付存款,通常是由于银行的严重负面消息,而最终真的导致银行的破产。
在金融市场,基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投资者的心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假如有一个基金大跌20%,投资者心里就会犯嘀咕,这个基金是不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赶紧赎回的话,会不会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所有人都想尽快赎回自己的投资,然后同时涌向基金,要求赎回。
但是基金的钱大多数在投资品上,没有这么多的流动性偿付赎回,所以只能火速抛售资产。在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就叫做抛售。而一旦基金贱卖资产,就会向市场传达特别负面的信号,然后就会引发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赎回基金的好行列,最后逼着基金清仓。
基金的清仓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的恐慌,传导到其它基金,然后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杜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就发生了严重的基金挤兑事件。
所以各国其实对于基金的赎回都添加了限制性条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赎回的成本。我们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一些很难引起我们注意的限制性条款,其实就是为了限制你的赎回,避免挤兑发生。
不同类型的基金挤兑
基金挤兑的原理你应该已经清楚了。那么股票型基金,或者近几年广为人知的货币型基金,它们的挤兑行为会是一样的吗?
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哪一种基金。
那么,如果发生基金挤兑,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什么?
基金挤兑的情形是由于投资者对资产价格变动产生反应而产生的,所以,投资者对资产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决定了挤兑的严重程度。
对于股票型基金,一般的普通人对于股票的价格变动较为敏感,所以如果一个股票型基金的散户比例特别高,那么一旦面临市场下行的压力,就更加容易引起基金的挤兑。
而货币基金,大多是银行间市场,这是一个以机构为主的投资市场。央行的货币政策、外汇储备的情况,都会影响到这个市场中的利率以及资金面。对于我们散户而言,其实非常陌生,而机构投资者则十分敏感。
因此,在货币基金中,散户比例高的,当面临资金面紧张的时候,反而发生挤兑的风险更小。
其实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其中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因为熟悉的程度不同,不同的投资者对于不同的资产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有很不一样的反应,所以同样是面临市场下行,同样是散户比例较高,股票基金的挤兑风险较高,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反而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