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想不起是哪个人在哪本书里讲到了这个事,就是他(一个日本人)小时候是日子很清苦的,长大后,经过奋斗也发家致富了,但是在他们家每个月会有一天是吃苦日,在那天全家吃的就是和他小时候吃的一样,都是真正的粗粮,比如没有去干净壳子的稻米,肉、奶、水果是没有的,只有蔬菜而且品种少、数量少,没有电器可以用,没有热水器洗澡……就是几乎回到他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状态。
他自己讲到,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教育他的孩子。让他的孩子从小知道,吃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且经过家庭的实践,让孩子的确能吃的下苦,而不是口头说说。经过对孩子的吃苦训练,今后他长大的过程中,吃些苦,孩子不会感觉很挫折什么的(当然,我认为是这位日本人远见卓识,但绝大部分日本人抗挫折力不比中国人好,也许是中国人吃的苦更多,从而更能艰苦奋斗。)。第二点:他致富后,生活变得很舒适,他想通过这个日子提醒自己,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而且以后他可能会破产,如果破产,这样的苦日子他还是能过的,从而继续艰苦奋斗,再一次去发家致富。
我觉得这个做法蛮好的,和犹太教的安息日(那天是不能用电的,也算艰苦的日子了吧?),和斋戒(日落前不可饮食)都有相通的意义。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日子了。
我们稍微量化一些。
如果舒适的生活方式是10级【在自己定居的城市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无贷款);有一部20万以上的汽车(无贷款);家庭年收入≥100万元。用这3个指标来量化。】,
如果悲惨的生活方式是1级【每晚都得找地方去睡:桥下,商店门口,楼梯间,蹭朋友的客厅……;没有钱,吃了上顿就去蹭下顿,或者饿一顿;没有收入,需要花钱了就得去开口借钱,或者去发传单工资日结;用这3个指标来量化】
我相信我们几乎每个人现在的生活方式都应该是5——10级。所以哪怕我们再过些受苦的日子,都不会是在1级,至少都是在3——6级。
引用塞内加(公元前4——公元后65,古罗马悲剧作家)的话就是:“花几天时间,用最俭省的费用生活,穿最朴素的衣服,然后问自己:这就是我所害怕的生活吗?”
真的去经历过这样的苦日子的话,其实会从内心深处发现没什么,其实自己什么苦都能吃,那么内心就会开始萌发出一种心态:我哪怕失败了,只过着2级或者3级的生活,我也能承受,那么有什么好怕的呢,去拼搏一下吧,再失败我也不会到1级的生活。
其实就是通过这样的实践,让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发生了变化,心态变得坚韧了,平时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会更不怕挑战得去拼搏一下,因为心态已经完全接受了:过一段时间2级或者3级的日子,不是个事!
但是这个心态是一定靠自己的实践才能萌芽出来的,没有实践的浇灌,这个种子是长不起来的!所以,不要光是想想,认为自己能过苦日子,那都是自己的想想,须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始终认为,能艰苦奋斗的人才能做成大事,因为做成大事的过程必有大起大落。平时都顺风顺水的人,沿着大事上升阶段,他当然做事没有问题,但是大事下降阶段,特别是在陡降的阶段呢,没有经历过艰苦日子的人,几乎都会被摧毁。
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确都是在5——10级,没有经历过2——3级。所以平时练习练习这样的艰苦,没什么害处。怎么练习呢?
我觉得那位日本富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每个月抽一天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1. 当天只有粗粮和蔬菜吃,甚至是当天就什么都没得吃。
2. 没有电器用。
3. 没有钱花。
这样的日子最多也是3级,其实远远不到1级(我们再怎么艰苦奋斗,在这样的年代和国度,也难以到1级了),因为至少我们晚上还能睡在自己的床上,至少我们还有水洗个澡,不是吗?
感谢您对微信公众号: 米知山 的关注。
关注个人成长,分享对成长的认知、方法,坚持正知、正念、正能量。
【每周2到3篇,感谢您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