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是炎黄子孙独特的世代传统,是华夏之民殊胜的感恩传承。
祭祖即祭祀先祖,是生者向逝去先人们施以的感恩之礼。所祭祀的先祖不仅是曾经见过的先人,自然还包括未曾见过的列祖列宗。
国人祭祖所蕴含的感恩意义,比美国和加拿大之感恩节,无论内容与形式,或精神含义,远甚于彼。西方的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一年一次。我国之祭祖,在不少地方,一年至少四度。祭祖的方式,通常以燃以香烛、焚纸品、献贡品、行拜礼的程式。
祭祖与重视天伦之享和血脉延续一脉相承。
国人向来有注重享受天伦之乐的传统。四世同堂之羡辞,反映人所能享的天伦至福。人类的寿命期限决定了人一生所能见过的长辈,至老到太祖辈,包括自己,最多四代。
国人对血脉传承之重视程度无以复加。孟子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人必须生育男子,要延续家族香火。生命可以失去,但基因必须保留。保留的唯一方法,就是生男儿,女儿都不算数。如果实在没有生育,或抱养或过继都是解决之道。
血脉不断,香火不灭,是华夏子民曾极为看重与敬畏之事。个中原因,我曾浅薄地揣度,后继无人,则逝后无人以香火祭之,在古人看来,就像缺少后辈周期性与季节性施予的生活供给,逝者灵魂的生活就会贫困拮据,困苦游荡于阴世。
面对严酷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唯有人丁兴旺,才是族群强大之依托,唯有更多的劳动力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在几千年的生存中,先人们历经无数次洪水烈焰、旱灾地震、豺狼虎豹、瘟疫疾病,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屠杀等。当时既无高度的科技水平,也没有金刚铁骨,炎黄子孙历经种种磨难,何乎得以生存?首要原因就是人众量巨。就像面对滚滚河流,群蚁竟能抱团而渡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期,面对凶险,只有人多才能势众;面对寒流,只有抱团才能取暖。人心齐,泰山移。人多是抵御风险、改造自然的生产力。在恶劣与崎岖的历史征程中,华夏先人领悟深刻,人丁兴旺是保证家族连绵的生命基础;族群繁荣是中华文明的生命载体。由此而生之集体主义精神,也成为心民族核心共识,代代传承。个人是小我,族裔是中我,华夏是大我。
这种民族共识与精神,正是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延绵不绝之主因。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之所以湮灭,必因承载文明的生命体无存有关。其生命个体数量之不足,抵御不了极巨大的天灾人祸,以致全部烟消云散。
“念我先君,其艰其勤,生我劬劳,至于成人”。一个旺盛的族群,族人必感荣耀与荣光。其领头人必定居功至伟。自豪的族人必为其感恩。“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即使其百年之后,感恩的情怀依旧,依然“祭之以礼”,代代传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多年了,国家公祭,已然几近无有。这是对先人的遗忘,是对文明代代传承的漠视。好在,民间的祭祖一直在香火延续。祭如在,祭祖如祖在。炎黄子孙们的祭祖是虔诚的。作为地球上最人众的族群,我们祭祖过程中,形式背后所传递的深刻内容,不知不觉已渗入血液、骨髓与灵魂深处,这样一种礼仪,在家庭,是对小辈的感恩教育,形成了家风;家风好,民风就好;民风好,国家自然文明和谐。祭祖之教化,国之大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