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第21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和附录
一、一本儿好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的努力有所回报,得到回馈:第一,增进阅读技巧;第二,获得知识的同时变得更有智慧了。
文中提到“手段”这个词有两种意义: 一种是手段当作阅读的规则,也就是能让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的方法。第二种意思,手段也可以解释为阅读的东西,也就是指未来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手段——其实是那些要阅读的书。
如果我们读的书都在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就无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们必须能操纵超越我们能力的书——阅读超越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才能帮助我们的思想增长。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只要能读的好,还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帮助我们增进阅读能力。这里说我们要不断尝试对我们的阅读能力挑战的书籍,并不是说那些有挑战的书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书,而是指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
二、书的金字塔
世界上浩瀚的书籍中,相当多的都只能当作娱乐消遣或接受资讯用。我们在阅读这些书籍时,根本用不着进行分析阅读,扫描一下就可以了。这类书最多,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
第二类书籍是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书籍,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这些书是作者的将精心杰作,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样的书籍值得我们作一次分析阅读。这类书处在金字塔的中间,比第一类书籍少很多。
金字塔的最顶端是更少的一部分书籍,属于伟大的著作。但我们尽最大努力用分析阅读。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把书放回书架的时候,我们心中还会有点疑惑,好像还有什么没弄清的事。这样我们就有必要重新打开书来读,理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再读一次,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会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是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重读时会发现我们与书一起成长了。我们最初阅读时,这本书的层次远远超过我们,现在重读时仍然超过我们,未来有可能一直超过我们,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三、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人的身体状况发展达到一定的顶峰之后就会越来越恶化,但是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就停止了生长,只有当大脑失去了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人类独有的特质,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
“心智就和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文中用 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出现多病,甚至死亡做例子来说明“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就跟着来了。”
(这段文字想说明心智的作用对人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 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让大脑一直有新的事物刺激,也许是一种爱好、追求,不因工作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或者终止而改变。在退休之后也有充实的生活,活的仍然滋润有活力!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爱好,除工作之外,在业余时间能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愿意为之付出,让我们的心智一直处于运转状态。我们的“大脑”就不会“呆滞”、“死亡”。)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四、 附录一
附录一列举了137位西方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一些书籍,有史诗、戏剧(悲剧,喜剧)、数学、物理、天文、哲学、历史、生物、小说、神学,也有论说性作品等。快速浏览过后,我发现了很多我熟悉的作家名字,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塞、简·奥斯丁,亨利·大卫·梭罗、查尔斯·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的、卢梭、歌德等。不过很令人羞愧的是,在这些书籍当中,我读过的仅有四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甚至他们是什么内容,我早就记不清了。
这本书的附录一给我们的帮助就像《教师阅读地图》那本书一样,有很多值得阅读的书目可供我们参考。
五、附录二
附录二为我们提供了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实例,我们可以通过书中提供的阅读片段和习题来检测我们运用了本书中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方法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阅读理想?有答案供我们核对阅读效果。我在做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第一篇时,效果总的来说还算满意。但是检视阅读的第二篇是关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内容,我感觉既陌生又激发不起来兴趣,所以阅读效果很不理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还没有真正掌握高层次的阅读技巧(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的阅读能力处于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读的最困难,耗时最长的一本书。有太多内容我根本就没有消化,读过就忘了。写的读书笔记最多,感悟最少。所以说,想要真正掌握这本书的精髓,值得再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