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走在诵读的路上是我们最美的样子!
【原文】
18.8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③,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⑤,废中权⑥。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
①逸:同“佚",散失、遗弃。
②伯夷、叔齐柳下惠皆见前。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③中(zhòng):符合。
④放言:放肆直言
⑤身中清:立身清白。清,清白。
⑥废中权:弃官合乎权宜。废,放弃。权,权宜。
【翻译】
隐居不做官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言语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也就是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合乎权宜。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温馨的相聚时刻如约而至,期待家人们的精彩展示!
在这里,孔子列举了古代的七位逸民,对他们的行为作了比较中肯的评价。所谓逸民,据钱穆先生所言:“逸者,遗佚于世。民者,无位之称。”也就是说,逸民指的就是那些不仕之人。这七人虽都是逸民,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孔子虽然在人生态度上与这些人迥异,但还是给他们以中肯的评价。本章中,孔子将所列七个不仕之人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以伯夷叔齐兄弟为代表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对于伯夷和叔齐,前文讲过多次,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他们所守之志不一定对,但是这种自我牺牲的殉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是以柳下惠和少连为代表的“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他们以“直道事人”,虽“降志辱身”,但毕竟为社会作出贡献,并且高洁的品格也是值得赞扬。接下来就是以虞仲和夷逸为代表的“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他们是真正的隐士,独善其身,保持自身的高洁。这种人对社会贡献不大,所以孔子把他们排在最后。
如何立身处世,孔子的做法是“无可无不可”。所谓无可无不可,意思是说,可仕则仕,可退则退,可久则久,可速则速。依据现实的需要,践行道义,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至于结果,能够实现理想固然好,但成功不必在我,失败也毫无怨言。无可无不可是一种大智慧,是不偏不倚、执中用两的中庸之道,是完全根据环境和社会需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一般说来,逸民隐士是指那些志向高洁,确立了一个信念就抱定不放,不肯和现实妥协的人。
比如说伯夷、叔齐,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而不肯苟且偷生。所以,孔子 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
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但柳下惠的情况却是清楚的。他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兔。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具有中正的精神。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的特点是做到了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
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以积极用世为前提的灵活态度,“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可的,当然并不是不讲原则,在《里仁》篇里他已说过一次:“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无适也,无莫也”就是“无可无不可”,衡量标准只 有一个,那就是“义之与比”,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说得具体 一点,也就是“用之则行,含之则藏”。或者用孟子的话来说, “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罢官就罢官,应该做得久就久做,应该马 上走就马上走。”(《孟子·公孙丑上》所以孟子称孔子为“圣之 时”,圣人中的识时务者。
总起来说,逸民隐士也罢,圣人也罢,虽然他们穷达行藏各 有不同,但都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志向,这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的原则和志向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这是在上面已看得很清楚,因而不言而喻的了。
这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唐朝的李泌幼年时便有神童之誉,受到唐玄宗和名相张说、张九龄的赏识。成年以后,李泌并未立即出来做官,而是精研学问。天宝年间,唐明皇忽然想起这位当年的神童,特召他进宫教导皇子。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知道李泌是大才,到处找他。此时,李泌得知肃宗即位,正是用人之际,便主动来到灵武。肃宗见李泌到来,大喜过望,立刻和他商讨当前的战局。李泌全面分析天下大势,为肃宗制定了全面周详的平叛战略。由于肃宗未能认真执行,以致叛乱拖了八年。李泌给肃宗帮了大忙,肃宗要封他做官。他坚辞不干,只愿以白衣之身为朝廷出力。肃宗也只好由他,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李泌虽然没有任职,却“权逾宰相”,为朝廷出谋划策,居中调度,责任甚重。由于李泌与皇上关系极为亲密,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嫉恨。两京收复,大局已定,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李泌便主动要求退隐。肃宗准他退休,赏赐他住宅和禄位。
没多久,唐明皇和肃宗相继去世,唐代宗继位。刚刚登上宝座,代宗立即召回李泌,不仅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而且赐他府第妻室。当时的宰相元载非常忌妒他,便找个机会外放他去做地方官。代宗也很无奈,只得派他外任。对于军国大事,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不久,元载犯罪伏诛,代宗立即召他还京,准备重用。但又遭到另外一位权臣的排挤,外任杭州刺史。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京城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往奉天。危难之际,德宗把李泌召到身边。不久,李泌正式出任宰相,又被封为邺侯。
李泌身逢乱世,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历次参与军国大计,运筹帷幄,抚平安史之乱,安定唐朝边陲;勤修政务,协调内部,为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动荡,许多名臣都不得好死。李泌执掌大权,身负国任,遭到许多权臣嫉恨,五次被排挤出朝廷。但是,他悟得大道,凡是“无可无不可”,达到了顺应外物,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建功立业,又能避祸全身。李泌的“无可无不可”,深得孔子处世思想之精髓。
点评:
字斟句酌,句句是金!备课有功夫,诵读很自然,内容好丰富,思想大格局!
长的路上离不开你的热情鼓励!谢谢您,我们的导师!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字字珠玑!
小燕子脸儿更显圆润,气色更加养眼。诵读铿锵有力,阐释洋洋洒洒!
清脆爽朗的领诵,全面深刻的解读,让人受益匪浅,真好!
这段也好长啊,你一气呵成,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标准!我最喜欢看你读书的样子和听你读书的声音!我听出了自信、沉着、大气!我看到了一个执着追梦的女子,纯净、美丽、可爱!今晨的你犹如出水芙蓉,亭亭静植,岁月静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水平又上一高度!
字正腔圆,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一抹浅浅的笑意,带来无限的亲切和温暖;婉转悠扬的妙音,给人无穷的憧憬与美好。你总是惊艳了时光,温润了心房!
你的每次惊艳出场才是令人念念不忘,回味无穷呢!
每每想起你的温婉、谦虚,嘴角就会上扬,这就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吧!
你的热情,你的勤奋,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感谢有你领路!
你的雍容大气、从容睿智是我学习的榜样呢!
王老师的播音员风范是我心之向往和羡慕的呀,总想想你学习,却也学不来一二!
美丽的你,热情的你,是你惊艳了我,温暖了我呀!
燕子姐姐今天戴上眼镜,既有师者的风范,又有青春的气息,严谨活泼,朝气十足!音妙,人美,解读深!大爱!
真真觉得燕子姐姐一肚子的智慧令人感叹又羡慕,讲解透彻又有味道,学者风范,生动活泼!
细心的小妹妹,我的一点点小变化都看出来了,时常看到你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奋进,加油哦!
你的细致认真才是令我惊叹的呢,长江后浪之势,看好你们哦!
如同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进我的心中!似一株静静绽放的荷花,脱俗,洁净!如诗如画一般!
真是让我羞愧,比起你们的美好,我好似一粒微尘啊!
小燕子,才气如你,大气如你!游刃有余、从容淡定背后,是你的深底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