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行为的基因是文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书笔记

社会行为的基因是文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书笔记

作者: 大胃菜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21:31 被阅读0次

    评价:三颗星

    适合:粗读

    总体评价:《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个台湾教授所著作品,该教授生于香港,长于台湾,在80年代初期在大陆做过访问学者,因为到访过两岸三地,因此号称敢于解构中国文化。该书写于二十年前,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写到文化的,自然是大卖的书籍。然而以当下的眼光来看,该书仍然充满时代的偏见,将在贫穷时代的一些特点当作中华文化的传统来批判,自然难以让读者信服。更何况,作者当时对西方文化并无过深理解,也存在过分理想化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文化之糟粕深恶痛绝,这一点我并不认同,事实上,在我们与西方人的接触中也能发现,不论是哪种文化下,都会有好人和烂人,随着物质的丰富,中国人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大可不必厚此薄彼。因此,以下只列出书中个人认为有价值之处,其余不再评价。

    本书观点:1、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根基,其中儒家文化的核心为“仁”,“仁”者,即二人也。也就是说儒家文化中,总是以二人关系来评价一个人,即评价人的标准是他对别人的行为或别人对他的态度,所以中国人总是要强调人对集体的贡献,这导致了中国文化中,人与集团的关系更为紧密,人只有绑定在集体中才有价值。这个集体,小可以是家庭、宗族,大可以是国家、社会,因此中国人的集体总是更稳定,但这种稳定并非积极进取的稳定。因为人小的时候需要听从长辈,以长辈的评价为标准,而成年之后还要以周边人的评价为基础,因此更是要循规蹈矩。与此对应的,西方的文化中,则强调子女的成年需要脱离父母,自强自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弑父娶母”,即象征着对上一代的反叛。因此西方文化中的家庭关系,远比中式家庭中的关系要疏远,特别是青年人,很多都是在叛逆期离开家庭,并且和父母的关系紧张。而老年人,也没有中国家庭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总体上来看,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培养,更加原始,却更加使人独立化,这一点确实是目前中西方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差别。也是西方成年人比中国人更显独立的根源。

    2、中国人的“和合”文化,中国文化的代表——烹饪文化之所以首屈一指,是因为能将天下种类繁多而气味各异的食料“和合”于同一菜肴中。中国人的“人情味”也是同理,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最佳关系即是不分你我。(这一比喻甚妙!)而西方人的交际,总是强调距离,强调规则,先小人而后君子。这一文化导致了中国人更容易形成小圈子小集体,因为没有规矩,只有人情,而人情,是不可能让所有人均沾的。这就是在儒家土壤文化下的国家,腐败更严重的原因。因为人情大于法制。

    3、中国文化是“身体”文化,讲究安身立命;拉美文化是“欢愉”文化,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欧美文化是“利益”文化,更加重视实际的利益,正因为重视利益,所以为了维护利益会重视规则。所以中国的个体总是生存能力更强,而在集体上,却总显得显得薄弱、沉闷,缺乏吸引力。

    以上几条,算是作者对华人社会文化中不好之处做出根源上的批判。然而,这些问题,作者只能看到确定,却无法提出解决的方案。也许我们作为个体,是很难改变华人社会之弊病,但我们可以影响自我和子女,让改变的种子萌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行为的基因是文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j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