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窦忠如-《梁思成传》

窦忠如-《梁思成传》

作者: 意一ineyee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9:01 被阅读43次

结合了今年1月份读的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两本书文风真不一样,《梁思成传》透漏着男性的思辨,《林徽因传》透漏着女性的柔软。

《梁思成传》

目录

四、你就不许走了

(下一次我不让你走,你就不许走了。)

1、北归、清华建筑系
2、国旗、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3、梁陈方案--保护古城北京
4、再见徽因

五、为你独奏

(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歌,我练一生,为你独奏。)

1、1955年,“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批判
2、1957年,整风运动--“反右”先锋
3、1966年,文化大革命
4、与林洙的婚姻
5、再见思成

(上接张清平-《林徽因传》)


四、你就不准走了

1、北归、清华建筑系

1946年7月,思成一家坐上回北平的飞机要北归了,这一年,思成45岁,徽因42岁,宝宝18岁,小弟15岁,他们在经历了和抗战一样长的8年流亡(抗战胜利后,有在昆明养了半年多的病,才于此时回北平)、相守之后,要回北平了。

  • 思成方面

回到北平后,梁思成被聘任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从思成和徽因1918年学成回国,到现在1946年,这将近20年的时间,他们一直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期间他们曾走过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古建筑2000多处,他们认为虽然研究工作还有待加深,但是已经基本勾勒出了中国建筑历史的脉络,现如今经过长期的战争,国家急需要建筑人才,因此他们建议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清华大学从此才有了建筑系,梁思成是第一任系主任,梁思成也广泛招募了自己以前的老同事来建筑系任职,这是他从小学习的地方,这也是他的父亲讲学的地方,现在他又回到了这里,实现自己。一切尚未就绪,政府和教育部就派他去美国考察战后美国的建筑教育,同时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函,邀请梁思成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此间梁思成又被任命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当时中国选出中国811位首批院士,梁思成是其中之一,可谓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思成要动身去美国交流学术去了,出发前,思成告诉系里的年轻老师,有事可与徽因商量。

  • 徽因方面

也是这一年,他们一家搬进了清华园新林院8号,这是一栋教授楼,老金等朋友也住的很近。徽因一路走来与思成在建筑学研究方面相互辅助,如今虽然她没有在清华任职,但是她视建筑系的工作如己任,无私的奉献着。建筑系的年轻教师喜欢来徽因家同她谈建筑、谈生活、谈艺术,徽因虽然身体不好,但也总是热情满满、兴致勃勃,她仿佛以此作为补偿,为自己无法挽留、所剩无多的生命岁月。她一个人时候也会思考生与死:人活着难道就是承受无尽的苦难吗?事实确实如此啊!如果一个人在承受无尽的苦难之后,还不得不面对死亡,那承受这种苦难的意义何在?(诚然,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苦难的一生,我们大多人之所以选择了承受苦难而活着,是因为有超过苦难的东西支撑我们,不管你是否明确感知的到,只要你活着,它就在支撑你,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就像你才所说:如果一个人知道为了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1947年夏,思成去美国一年了,徽因的病情加重,医生建议她切除被结核杆菌严重感染的一侧肾,梁思成听说后匆匆结束美国的工作赶回国内,他一边忙着学校里的工作,一边照顾着徽因。1947年10月,徽因住进了医院,准备手术。但是她的病情十分不稳定,经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无法立即手术,只能在医院里官场,等到病情稳定了,天气又冷了,得等医院来了暖气才能做手术,徽因就在医院耗着,她是个急性子,感到非常急躁,医院医院你倒是利索点啊,给我个结果啊,要么好要么糟糕,给个结果就行。嗯,1947年12月24日,又是一个平安夜,徽因要做一侧肾切除手术了,老金、从文、奚若等都来看望她,安慰她,可心里都担心她这么弱的身体,能够经得起这样大的手术。当然,她的手术成功了!yes!徽因手术伤口愈合后就要回家里,这里就不再说他们的生活如何困苦,因为内战依旧是人们的生活糟糕,千里之外难买一只鸡,一叠打印纸要花去思成半个月的薪水,清华住宿楼虽宽敞却没有暖气,不一一列举,但不要以为他们回到北平就是回到年少时的生活,生活依旧艰难,只不顾要比流亡时好一点点,只不过是踩在自己国家做主的土地上,虽然在内战。

1948年春天过去了,徽因的身体一天天有了起色,老金鼓励她把她战时的旧作整理发表,于是她忙活起来了。老金说她:“这个人啊,她倒是用不着被取悦,但必须总是忙着。”一天,徽因收到一封信,是福建老家寄来的,说是老家有一位姑娘叫林洙,想去清华大学学习,希望得到徽因的帮助。林洙从小就知道林徽因,对于这位福建籍的才女,家乡人聊天时总会提到。林洙走到梁家门口,门口竖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这里住着一位重病人,她需要休息、安静,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在此玩耍嬉闹。”,她扣了扣们走了进去,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几年后,她会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她见到林徽因,回忆说是:我定睛看着她,天呐,我再也没有见过比她更瘦的人了......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称之为美,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她是我见过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林徽因给予林洙极大的帮助,帮助她在清华上课,还在家里给她补习,带她认识自己的朋友们......

  • 内战、北平和平解放

清华园的生活如此继续着,内战也一边进行着,共产党在辽沈战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民党准备南撤,政府指定教育部关于北大、清华等学校南迁的事宜,一堆教授随国名党政府南迁,但思成、徽因、老金他们一干人早已决定哪里也不去,就留在北平,他们对国民党的统治些许有些绝望,对新政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政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1948年12月,北平城战云密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城月余,傅作义坚守城池,不战不和。一天夜里,张奚若带了两个军人来到了思成家里,军人向他们行了军礼,拿出一张地图说:“梁教授,我们受解放军攻城部队委托,来向先生请教,城里那些文物建筑需要保护,请在地图上标注出来,我们攻城时好避开。”思成和徽因,激动地在地图山一一标出,解放军走后,他们俩说:“这样的军队可靠,这样的政党可信。”再冰和从诫,这些日子也很少回家,他们各自在学校忙着迎接解放。(不省心的两个娃儿,哈哈)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宣布投降。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解放全中国的命令,梁思成迅速组织人员编录出《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林徽因也一一审阅,并在扉页特别说明:“本简目的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保护文物之用。”简目被发放到所有的作战指挥员手里,和作战地图一样,是他们的必备。1949年3月,林徽因也被清华大学聘为建筑系一级教授,开启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授课生涯,她天性中的活泼和热情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挥洒了。

2、国旗、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就这样,梁思成和徽因作为学者入了政,他们开始忙碌于清华园与市区政府之间的往返。

1949年8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梁思成和林徽因也组织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设计小组,积极参与国旗和国徽的设计竞赛。最后国旗采用是由曾联松主导的设计方案,国徽则采用了用梁思成和林徽因主导设计的方案,可是当时梁思成因病住院没有亲眼见证这一时刻,而徽因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听到毛泽东宣布的时候,激动的热泪盈眶。

美丽

设计过程就不细说了,国徽由正红和金黄色搭配、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稻穗组成,含义如下:

  • 正红和金黄色:这是咱们中华民族吉庆时刻的传统选色,即庄严又富丽;
  • 国旗:国旗上的五星,四颗小星绕着一颗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 天安门:代表是在天安门诞生的新政权,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
  • 齿轮和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稻穗代表农民阶级。

1949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随即毛泽东与众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破土奠基仪式,1958年5月1日揭幕(徽因没有能够看到),梁思成和林徽因任建筑委员会委员。

庄严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切都这么值得开心与喜悦,好像开心与喜悦会一直下去。

3、梁陈方案--保护古城北京

也许一个人该主动地减少和远离开心,保持不悲不喜的状态,因为开心总是假象。

睿智如梁思成也无法知道,他的悲剧就是从这个时候--他的天命之年50岁(即1951年)开始的,拉开他悲剧序幕就是他与陈占祥一起完成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也就是梁陈方案。

梁思成和林徽因被任命为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委员和副主任,从此他们殚精竭虑,梁思成并与学识相投而结识的陈占祥起草了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梁陈方案。梁陈方案的核心观点就是完整地保留北京古城,自然延续城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只把北京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来建设,而不是把北京打造为一个生产城市。但是梁陈方案被否定了,否定的原因是什么?

方案的否定当然是因为政治原因。新中国的一切都在照搬苏联,苏联专家认为北京城应该建设为一个全面的工业化城市,所以建议中央政府应该设在天安门广场及东西长安街上,当权者也当然就认为天安门对于北京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理应成为新中国的行政中心。毛泽东在看到这个方案后,说:“要那么一个教授,他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毛泽东也还说过:“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梁陈方案被认为是公开与苏联专家作对,与毛泽东的国策作对。事实也证明现在北京成为一个生产城市,它的空气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集程度都成为首都的顽症。

期间,思成和徽因并不放弃,他们大量翻译国外著作、创作新作品,联系周总理、彭真等中央决策者,试图唤醒决策者的建筑文化意识。

中央不听,拆北京城。他们绝望的慨叹到:为什么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和沧桑,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要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中被毁弃呢?

1951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党和机关中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即反官僚、反贪污、反浪费,就当清华园的教授们觉得这一切和他们没关系的时候,运动立马进入了校园,中共中央决定对旧社会走过来只是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主要解决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思想改造运动被称为“脱裤子”、“割尾巴”和“洗澡”。梁思成和林徽因都被洗了澡,这是他们在解放后经历的第一次群众运动,他们都写了检讨报告,思成的报告是《苏联专家帮助我们端正了建筑设计的思想》。但是因为这次运动“人人过关”的性质,以及他们在建国后所做的贡献,没有对他们俩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他们还是隐约感受到了要留神“不要漏出资产阶级思想的尾巴”。

4、再见徽因

徽因生命里最后的几年,基本上是在纪念碑的设计和保护古城的工作中度过的,她的肾已经被切除了一侧,另外一侧现在也已经被结核杆菌深度感染。

1954年秋冬之际,徽因彻底病倒了。

思成同徽因一样,做着分内的工作,并为民族贡献着,这个时候,他也病倒了,刚开始是胸闷、咳嗽、发烧,最后也被诊断为肺结核。

他们俩一起住进了同仁医院,病房紧挨着,虽然走路不过一分钟,但是两人都在病床上动弹不得。

就在他们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外面又兴起了一场“批判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的运动,起源大概是胡适对《红楼梦》的观点,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九个批判小组,从政治、文学、历史、哲学等九个方面开展对胡适思想的总清算,就连他的儿子都公开与父亲决裂。1954年的冬天是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只要一打开报纸就能看到这样的批判文章,1954年的冬天是批判运动的春天。

1955年春天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建筑界开始了对梁思成“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批判。此时的徽因已经只能咽下护士喂食的一点葡萄糖水,思成不敢把这样的事情告诉徽因,但是徽因怎么可能不知道,她从探视者的神态语气就可以推断的出,我知道她没有吃饭的气力了,是不是全用在了落泪上。

55年3月31日夜里,她用微弱的气息喊着“思成,思成”,护士轻轻地说:“你弱,先睡吧,明儿再说。”她便再没醒来。1955年4月1日凌晨6点20分,徽因离开了,这一年她55岁。也许上帝安排她这时离开是对她的眷顾,否则让她如何去面对1957年狂风暴雨和1966年浊浪排空般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折磨。

北京市政府决定,由于林徽因生前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突出贡献,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梁思成亲自设计林徽因墓,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决定把林徽因生前亲自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圈刻样作为她的墓碑,墓碑上镌刻:

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文革中,这一行大字被清华大学红卫兵砸毁。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再见徽因!至少在看了你的传记之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也许比我感受到的程度还要大,以后方能逐渐看到,谢谢你,徽因!)

五、为你独奏

林徽因去世了,自此梁思成便成了一只孤行的雁,从此他再没有了生活上的伴侣,也没有了心灵和精神上的知音,也没有了学术上的同行者,在这种孤独中度过了7年之后,1962年,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图书资料员林洙结为夫妻才告结束。而也正是在林徽因去世前的一个月,1955年2月4日,全国建筑界开始了对梁思成“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批判,我们接着这个说下去。

1、“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批判

在中国历史上,将文化学术政治化早有先例,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等等,这种学术政治运动无一不是不仅没有促进文化的进步,反而阻碍了文化的进步。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还存在,似乎离我们不远,how about now?他们会觉得“旧知识分子知识多,但是思想传统,知识越多越反动”,就和现在所有的研究生、博士生必须要考政治一样,他们都得进行思想改造。梁思成也是他们眼里“从旧社会走出来的知识分子”。

(1)梁思成为什么会受到批判?

  • 梁思成的建筑思想:

建筑的民族性:梁思成在宾大接受的是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学习,所以他注重的是建筑的艺术性,他认为建筑既然是艺术,就必然存在阶级性,因此他致力于弘扬中国古代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的西洋性:但是就在他求学期间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也在蓬勃发展,梁思成自然也接受了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冲击,他认为随着现在中国不断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势必钢筋、水泥等西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会被中国建筑大量采用;

两种“性”的融合:有了建筑的民族性和建筑的西洋性,梁思成一直在试图融合这两种建筑理念,试图寻找使用西方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又能展现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所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既不是过分的强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也不是单纯的提倡西洋的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 新中国的国策及批判梁思成的理由: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一边倒”国策--要么倒向资本主义,要么倒向社会主义,决不允许有第三条路,不能骑墙--的制定,我们中国小弟事事学习苏联老大哥,而苏联老大哥的建筑理论是“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那么我们中国的建筑理论当然也得是这样了。

那么既然是“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就不能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建筑理念,那么梁思成的建筑理念里有“建筑的西洋性”,你这个属于骑墙,这就该批判。好吧。各种批斗大会和检讨。梁思成也不得不从表面上放弃“建筑的西洋性”,而转身把自己的建筑理念侧重于“建筑的民族性”。这总行了吧,no!!!

然而就在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在某些方面是反斯大林的,他立马召开了一个《论在建筑中广泛采取工业化,改善质量和降低造价》的学术政治运动,好了,中国得学习了,于是又调转方向开始大力批判建筑复古主义,说复古主义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梁思成刚刚把思想转向“建筑的民族性”,说强调中国古代建筑是过分注重建筑的形式注意,而脱离了建筑的实用性,是浪费,又被批判了。各种批斗大会和检讨。

(2)这次批判的结果是什么?

你让他们怎么办吗?采用西洋工业化制造方法你说成是“资产阶级”的走狗,弘扬民族主义你又说我是“形式主义”、“复古主义”,是浪费,人人都是战战兢兢,左右为难,到底要我怎样嘛。

批斗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梁思成终于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明与伟大,他通过周总理给毛泽东带去了一封诚挚恳切的长信,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许多领导人的同意后,梁思成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他的这场批判运动算是结束了。

1955年这场无来由的、对梁思成建筑思想的两次批判,他“检讨”的恳切,却不再实话实说。政治清明的时代,人们都实话实说,政治昏暗的时代,人们都含沙射影。他也接受了有人对他的建议--“今后要少写文章”,他至此到生命结束也不再有写出什么好的学术文章,至多不过是为了完成党的任务而写的文章。

2、1957年整风运动--“反右”先锋

1956年毛泽东连续发表两次讲话,鼓励知识界开展“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鸣放”运动,目的是揭露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三大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刚开始梁思成等一众知识分子是心有余悸的,并没有对毛泽东的双百方针给予积极的回应,但是随着一众知识分子对党和党中央领导的开炮,他也开始大胆的鸣放起来。他就自己1955年所接受的无来由的批判新老旧账大胆坦率的进行了自我平反,并指出领导人观念的错误,写了很多很多有理有据的、恳切的翻工文章及给党中央的建议,你去读都感觉他十分有力。期间一大批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猛烈批斗,而梁思成在1957年到1966年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则无意间成了“反右”的先锋,成为“反右先锋”的他并没有飘飘然起来,而依旧是谨言慎行,他似乎在政治上成熟了,学习着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1959年,他被中国共产党接受入党后,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他紧跟政治风向,开始广泛地出现在各种政治会议上,而不是清华园或者研究院。

3、1966年,文化大革命

然而,1966年,文革开始了,梁思成被就揪了出来,罪名是“反动学术权威”。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巨大声浪中,梁思成站在建筑系门口,被挂牌批斗,但凡出门就得带上这块牌子以表明“身份”,周围全是人在指责和嘲笑,本来脊椎就有严重疾病的梁思成在忍受着身体上巨大的痛苦以及精神上甚于身体上百倍的折磨。

他们列出了梁思成的四大罪状:

  • 1、梁思成曾疯狂反对毛主席关于北京城建设的指示;
  • 2、1966年梁思成在接见法国建筑师代表团时,曾在法国女团长的面颊上吻了一下,严重地“丧失民族尊严”;
  • 3、1947年,梁思成代表国民政府担任过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
  • 4、梁思成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主任。

对于这些“强烈留恋旧社会”、“国民党残渣余孽”这些反动罪名,梁思成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只能默默的承受和接收批斗。

梁思成的家被抄了,在“破四旧”的声浪下,他家里的大量私人物品被搜走,包括一些被认为有迷信色彩的文物古董,还有他们的一些学术论文和手稿,梁思成不得不在他们搜出之前就把一部分给烧掉。

再不久,梁思成被勒令搬出住了很久的清华园新林院8号,被请到了建筑系水利馆,单独隔离起来交代“罪行”,工资停止发放,然后再接收人民的批斗,扔石头、泼墨汁、吐口水、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梁思成此时已是六十多岁近古稀之人。

无论怎样我也描述不了梁思成在文革中收到的苦难,可以去看这本书,看这方面的书,并参看那段历史纪录片等等,或许知道会了解一些真相。

4、与林洙的婚姻

我们在前面已经大略提到林洙与林徽因及梁思成的渊源。那么使林洙和梁思成关系进一步加深的是吴良镛安排林洙作为梁思成的资料整理员,此时徽因已去世,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所以安排了林洙来帮助他,7年之后的相伴,两人就忘记了这种长幼的关系(林洙1928年生,比梁思成小27岁),培养出了感情,最终结婚。

那你对他的第二段婚姻什么看法?

  • 于梁思成和林洙的角度来说,他们俩的结婚无疑给他们俩带来了无尽的幸福与欢乐,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非议与指责,甚至是他们最亲近的子女、友人都觉得他们这事是“多此一举”。1955年徽因去世之后,他陷入了无尽的孤寂之中,再加之后来对他的批判,没有人知道他的苦,他需要有人来懂得他,直到小小林洙成为他的伴侣,这又有什么错呢?爱人及被人爱有什么错呢?也许大家讨论该问题的侧重点是在徽因身上,没错,那就是思成因为不够爱徽因才娶了林洙,下面会说到。但就他们两人来说,思成需要林洙对他生活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否则到不了1972年,1966年文革就把思成给折腾死了,林洙也说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并且感谢上帝安排给她这样一个角色,她庆幸自己能够在思成备受文革折磨的日子里,日夜陪伴在他身边,给他温暖和慰藉。

  • 于徽因方面来说,是否就是说他不够爱林徽因,特别是容易和“老金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来作比较。我也觉得不能说他不够爱林徽因,而且他足够爱林徽因,更要比很多夫妻关系中丈夫爱妻子都要爱林徽因,但不是至爱,我想至爱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你说他不够爱林徽因,又有谁能超过林徽因在他心中的地位?有一天,林洙在家等思成吃午饭,一点多了,还不来,林洙先吃了,才看到梁思成慢慢悠悠端着一盆仙客来回到了家,思成握着林洙的手说:“我到八宝山去了,给徽因送了两盆花,事先没告诉你,让你久等了,你不会生气吧?”嗯,他足够爱徽因,只是和八旬的老金那句“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比起来稍微逊色。

但谁去否定梁思成呢?不会的。关于这段恋情,我们不该再非议什么。

5、再见思成

在无尽的肉体和精神折磨下,思成严重的衰弱下去,他的肺心病到达晚期,他住进了北京医院,北京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要求病人家属日夜陪护,但是文革期间,红卫兵只允许林洙每天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做陪护,还算是额外开恩。

公元1972年1月9日,梁思成去世,享年71岁。

原先我只知道思成同志摩、老金一样,是徽因的三个极要好的男性朋友,只不过徽因凑巧选择了他,我还曾天真的认为思成不配徽因,我也曾傻呼呼的对比过徽因如果嫁给另外两位会不会更般配,我不该这样瞎想的,徽因已经用一生给了我们答案,她最爱的人是思成。

我本不知道思成所经历的这么多人所难忍的苦难,我本不知道他所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才足以支撑他扛着整个家庭度过流亡与批斗的艰辛岁月,我只是以为他是个梁启超后的纨绔二代,我也本不知道他对中国现代建筑事业所做的贡献,他是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思成绝对绝对配得上徽因,徽因也绝对绝对配得上思成。再见,思成!

最后我也还想再说一句:思成,徽因最爱的是你!

相关文章

  • 窦忠如-《梁思成传》

    结合了今年1月份读的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两本书文风真不一样,《梁思成传》透漏着男性的思辨,《林徽因传》透漏着女性...

  • 《梁思成传》掩卷随想

    合上《梁思成传》,搜索了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窦忠如先生的介绍。因为惊异于作者究竟怎样的背景,才能写出《梁思成传》这本资...

  • 张清平-《林徽因传》

    结合了后面3月份读的窦忠如的《梁思成传》,因为总结在一篇里太长了,所以这篇为后面那篇分担一点。 有一次林徽因与梁思...

  • 无剧透有看点的《梁思成传》

    梁思成传,窦版,一本好书。 说好了不剧透,只说如果你有如下“如果”好奇,翻开此书,会给自己找到答案。 如果你想了解...

  • 无剧透有看点的《梁思成传》

    梁思成传,窦版,一本好书。 说好了不剧透,只说如果你有如下“如果”好奇,翻开此书,会给自己找到答案。 如果你想了解...

  • 窦忠,不中

    窦忠拆东扒西,收拾针头线挠、铺盖被褥、锅碗瓢勺,装满他那辆无牌无照的三轮车,早三趟晚三趟地往他的老家,门前戳着高高...

  • 文亮1203晨起感恩

    感恩佛法 感恩传法的佛陀,师兄,如李师兄,黄师兄,窦师兄,格西老师。

  • 读《梁思成传》有感

    今天,读了《梁思成传》,一种难言的感受在心口蔓延。 我知道梁思成是通过林徽因。 林徽因身上...

  • 【读书】成功定律——读《梁思成传》

    成功定律 ——读《梁思成传》 “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

  • 《后汉书》研读108:窦融列传(四)

    窦融列传(四) 窦固(?~88年),字孟孙,他年少时因娶了公主被封为黄门侍郎。窦固自幼博览书传,喜欢兵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窦忠如-《梁思成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rq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