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味道?辽大学子告诉你
——辽宁大学团委
信仰何味?
昔者,有食墨之甘;
今朝,亦有阅读之甜。
“信仰的味道——百字谈”活动中,
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团团选取了其中部分作品,
下面就跟团团一起来尝尝信仰的味道吧!
“习近平是真正脚踏实地融入农村的知识青年。”
习总书记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给予我们成长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们备受鼓舞和感动。作为一个青年,我认为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坚定理想信念引擎。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时刻铭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持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当代青年经常出现思想政治不过关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定期 “补钙”,补精神上的“钙”,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真正起到关键少数的作用,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同时,要补实践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不能空喊口号,要同实际相结合,站定脚跟,脚踏实地。
保留赤子情怀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名句,意指“只有坚守本心,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来,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父老乡亲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老百姓们最要紧的事情当做国家最要紧的事情。“年货办了么?”“孩子上学方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习总书记总是用这些看似拉家常的话语,问出对民生民情的关注体贴。作为青年,更应该始终保留赤子情怀本心,争做同学友,不做同学官。
坚持实干精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和强调“真抓实干,贵在落实”,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形象而又生动的口号。作为青年学生,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实干精神。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我们知道别人做事可能都是从“零”开始,青年的习近平往往从“负数”开始,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苦难,什么是挫折,也在苦难和挫折中得到升华。习近平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秉承严字当头律己。有人说在学生这个阶段,腐败之事与我们无关,但是“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倾向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因此为了改变当前团学组织作风问题,我们应当着力“强三性、去四化”,严格自我要求,把严格自我要求当作成长路上的“试金石”。我们要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让严格要求的压力转化成谋事创业的干劲,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增强担当。
以上,就是我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的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自身融入青春事业熔炉中,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淬炼成钢!
By文学院 郑思佳
今天的中国正是“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的中国。中国之梦,吾辈之梦;中国之兴盛,吾辈之兴盛。习总书记说:“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因此为了初心、使命、民族复兴,我辈应做奋进、开拓、奉献的一代人。春风已来了,正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吾辈为国当自强。”
By文学院 唐瑜
习近平同志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论述深明大义,《论述摘编》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也是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总遵循。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创造者,更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青年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y文学院 沈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给人以面对艰险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By信息学院 常思瑶
七年历练,他扎根黄土地,用双脚丈量高原的宽厚。兵荒马乱,三十里借书,即使物质匮乏,读书却是他一直坚守的精神追求。任村支书,一心为民办事,把群众的利益高悬于头顶,带来一片生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当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孕育出以人民为中心,脚踏实地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y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周皊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收录了对29个与习近平总书记于1969年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时相关的各方面人士的采访。通过受访者的亲身经历与历史还原,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成长历程与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家时不到16岁,但是少年时期的他仍然做到了尽自己所能为需要的人民群众提供帮助。从梁玉明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群众先后带来了沼气、深井、坝地与铁业社等造福人民的想法与技能。同时,他不仅限于口头指点,而是真真正正地深入到了实际作业中,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为群众们干实事的理想抱负贯彻到实质,当属青少年的楷模。
除此之外,面对农村贫苦的状态,他没有埋怨,秉持着艰苦耐劳的精神与村民们同吃住共劳动。而通过其实践证明,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艰苦的环境与困难的挑战。不畏苦难环境,是所有青少年都应该具备的精神修养。
如今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甚至现在的栋梁,应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中充分学习其精神,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用不畏艰苦、爱国为民、勤学刻苦等优秀品质武装自己,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尽力。
By新华国际商学院 胡宝丹
立志求学成大器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脑海中时常浮现一个词“龙文良马”。
何为龙文?“龙文,良马也,见鞭而疾驰,不俟驱策。”大意就是告诫世人自我鞭策,奋发图强。人虽各有志,谋于志向的决心和气力是截然不同的,但无论如何,生而为人,就该有志向且为之奋斗,这是毋庸置疑的。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组系列采访实录,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跨越时光 ,再现了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从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离开。受访的人士包括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近平作为知青下乡的这段人生轨迹,恰好就是我现在所正值的年岁,因此,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过程,也是对相同年纪自己反思的过程。
我向来认为,先做人,再做事。对于如何做人,既有父母师长先天的教化,也离不开自己后天的学习,在环境中耳濡目染而习成。现阶段,作为大学生,离家在外,已经是半只脚踏入社会了,不能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了。从做自己的角度而言,要树立人生志向,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还要敢于担当,具有责任意识。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而言,人际关系更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较少矛盾,和谐相处。
对于做事来讲,当务之急莫过于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个人的理想是做一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记者,为百姓,社会和国家伸张正义。私以为人文情怀和卓越的思想是记者最首要的本领。所以,平时便致力于读书著文,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知识,甚为喜爱与重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中既然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就要制定详细而周全的计划,方有成功的可能。
对比那些伟人的青年岁月,我的可以说是碌碌无为,迷迷茫茫了。但是,好在醒悟及时,从现在做起,还算不晚。立志,求学,不荒废时间,以此为训诫,闯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By新闻与传播学院 胡明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每一样国之重器、
每一项大国工程、
每一位大国工匠,
在背后支撑他们的定是大国信仰!
在中国,有压迫,就有反抗;
在中国,有苦难,就有脊梁;
在中国,有信仰,就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