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我们的足迹//在北京

我们的足迹//在北京

作者: 一米阳光n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15:10 被阅读0次
网图

去苏州之前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有一天老公回家神秘兮兮的说:我们再换一个城市生活一下如何?

反正已经决定不定居南京了,距大宝上小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再潇洒走一回。于是我不加思索回答,好啊,哪里呢?“北京,你最向往的首都”。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给大宝办理转学,收拾行囊准备再出发。

回到北方的我如鱼得水,我喜欢的气候,我喜欢的饮食,还有这座城的气息。

8月份的北京,秋风起,不像南方还炎热难耐,再加上北方的干燥,不再有黏糊糊的感觉,非常舒适!

虽然之前我也来过两次北京,06年一次,08一次,那时候朋友们还在读研,照片大都还是胶片的,时哥多年很多记忆已经淡了。

以前是来旅游,这次是来生活,感觉已经截然不同。

古老的1号线终点站苹果园,我们住的地方在首钢家属院,就在附近,因为公司在这里,所以给大宝也找了附近的幼儿园。

这些年走南闯北已经锻炼了大宝的适应能力,所以新的学校她很快就和老师同学混熟了。记得我们来之前老师就在电话了和我沟通,说怕孩子不适应,我们都得多多帮助孩子,第一天老师就发来照片说一切都太好了。

1.生活不易

虽然我们也把车子开到了北京,但是北京的交规特别严格,摄像头又多,对外地牌照车辆限制也多。单双号限行,不能去市区,7天申请一次进京证。一再小心,还是收到很多违章信息,一个本已经不够扣了,处理起来又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绿色出行。

北京的地铁错综复杂,辐射整个大北京,1号线途经西单,天安门,东单,所以去市区还是很方便,只是千万不能再高峰时段出门,挤成肉饼毫不夸张。大概是因为地铁太古老,很多站也没有电梯,只能爬楼梯。很多地段也没有护栏,总让人有种不放心的感觉。

看着这么多北漂,努力生活在这个城市,很多人上班通勤2小时,下班又两小时,我们都是一粒沙尘般,毫不起眼,但各自又都在拼命努力前行。

朋友夫妇在北京读完研,便留在这里,在通州买了房,去过一次,地铁转公交再转班车。还有一个朋友在望京买了一个两居的二手房为了孩子读书,用朋友的话说就一老破小,60多平,贷款下来450多万,他们就是一直在为这个房子打工。也有朋友在影视界做后期制作,有朋友在军校读完留校,在北京,我们聚在了一起,说着生活的不易,但都又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为努力拼搏干杯,而我们虽然能来开公司,为政府缴纳税,但因为没有一张北京户口,要生活在北京更不易。

2.人文北京

生活在首钢家属院,大都是老北京人,特别低调又高素质。大都是家里有几套房的,但是都很质朴,穿着朴素,为人热情。

在北京的每个公交站,地铁口都有安排老北京市民执勤,穿着红马褂,手里摇着小红旗,在上下班高峰准时上岗,帮助弱小,协调秩序,不厌其烦,看到他们就会让你觉得很安心。

有一次接孩子放学,坐公交四五站路,下车发现手机掉了。这可怎么办?手机本身不值钱,但手机里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全部。于是赶紧找站台的红马甲帮忙,电话打过去,是一个阿姨接的,说是地上掉的她捡起来正准备交给司机呢,然后说好由司机师傅带回总站我再过去取,很顺利的便找回了。

作为数朝古都,北京一直是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政府机构林立,各国使馆云集,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北京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要高一些。生活在北京无形中让你也拥有了很强的政治责任感,自觉遵守了秩序。

北京的安检应该是做的最好的,地铁入口自觉检查,地铁车厢有安全巡查员,每辆公交也有安排。尤其是每次去天安门,过安检总是排了长长的队伍。记得那时候深夜和朋友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说这有点害怕啊,朋友说,放心,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说不准就是便衣,顿觉安心!

北京的商圈在世界也是顶级的,国贸,王府井,西单等等,那真是购物的天堂。

3.游在北京

那年8月份到了北京,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爬了长城,八达岭,那是老朋友在部队上一直写信给我的地方。

站在这里,踩着脚下用一块块石头砌起来的壁垒,看着巍巍群山。那天天气不错,视野开阔,感觉太壮观,太震撼,蜿蜒曲折在群山之中,真象一条巨龙。古人的智慧真是叹为观止,在电视上和亲眼看到是不同的感觉,亲临其中,感受祖先的伟大,感受中国人的骄傲。

在北京的时候带着孩子寻访了许多景点,人文之重,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后来我们再读《了不起故宫》就不再陌生,还有学校分享《御猫夜游故宫》时的得心应手,大概因为走过,尽管当时能懂的很少,但在无形中留下的印迹让会让你再遇到时记忆深刻。

该走的,该寻访的都带着孩子走过了。

于我,极为喜欢去北大清华的校园闲逛,果然是文理气质不同。在北大,一个人,一辆共享单车,环湖一圈,在北方冬日的暖阳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清华园也去过好几次,老公说,要不你也去那里上个MBA或者EMBA,也来去过好几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咨询最终因为高昂的学费不匹配我眼下的身份而放弃。

在北京我除了喜欢逛大学校园还喜欢去图书馆,孩子上学了,我就有很多时间读书。北京的图书馆是我辗转几个城市看到能坐在图书馆读书的人最多的地方,还有很多老年人,他们退休后会选择以书本为伴,这样的精神世界定会很丰富。

还有老北京的四合院也是我喜欢的,因为城市建设,留存的已经很少了。四合院邻里间的那种情感是今天住在单元楼里的我们所体会不了的,站在胡同口,仿佛看到过往推着自行车,扯着嗓子打招呼的人们。大概就是《什刹海》中演的那样。

春节北京的庙会又是很传统的。落光叶子的树上挂满红红的灯笼,格外显眼。过年逛庙会,其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人看人,凑个热闹,图个喜庆和吉利,吃吃喝喝,表现人们生活的喜悦和幸福,对美好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也就是那年我把爸妈接去北京过年,整个春节都在那里。

北京的雾霾也似乎好了很多,绝大多数时候那种湛蓝的天空让人沉醉。

4.吃在北京

家门口一家君达小吃,很多时候成了我们家的后厨房,不想做饭的时候,忙了的时候,都会光顾这里。每日早餐的大油饼,油条,胡辣汤是我最喜欢的,还有咸味豆腐花。

吃过全聚德的烤鸭,但我最爱的还是大街小巷的老北京杂酱面,还有配上那一碗白面条的大烩菜。

经常上下楼梯看到邻居家门口屯的萝卜白菜,就知道这个冬天少不了饺子,北方人爱吃饺子,过年过节吃,平日馋了也吃。所以我们在北京的时候也常吃。

我喜欢北京的冬天,因为有暖气。大概太多年没有在暖气房生活我已忘记了那种温暖,所以秋天的时候我就准备了厚厚的居家服和棉拖鞋。11月份开始供暖,所有的这些都成了多余,我们在暖气房穿着单薄的睡衣,凉拖鞋,抱着西瓜看窗外飘雪。

带驴打滚给友人吃,被嫌弃了。糖葫芦也只有在节日热闹的人群中才有意思,还有北京人说他们几乎不吃老北京冰棍。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还是很欢喜的。

5.奋斗在北京

办公室租金之高,税务之重,政策又收紧,对于自主创业有很大的考验。招人,留人,文化关怀都是大学问。

摸索中前进,前进中精进。

业绩也在不断的努力下稳步增长着。

6.离开北京

那时候在京人口又多,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拆去很多不合规房子,也便成了很多人选择离开的原因。

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当时没有研究透政策,以为只要父母一方有社保就行。房东但是特别好,愿意提供学位给我们,但卡在需要提供父母双方社保证明上,连网上报名都提交不了,私立倒是可以上。但考虑到将来还是得回到户口所在地升学考学,中途换学校孩子是否能适应。

思虑再三,决定还是回武汉,把总公司迁到武汉,北京留个分部。

自此,一年的北京生活又告一段段,也就是2018年暑假,也便结束了我们十多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走过,看过,体味过,奋斗过,都是旅程中极为宝贵的拥有。

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回武汉,他们也安心,兄弟们又都在武汉也便于照顾。

感恩所有的经历,所有的遇见,所有的收获,奋斗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 我们的足迹//在北京

    去苏州之前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有一天老公回家神秘兮兮的说:我们再换一个城市生活一下如何? 反正已经决定不定居南京了...

  • 在北京留下的足迹👣

    昨日看到朋友去横店游玩明清宫苑的照片,突然让我想起了2018年元旦后,前往北京时去故宫的情景。 因公司培训需求,在...

  • 徐志摩在北京的足迹

    题记:我曾经于2019年对徐志摩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进行了探访,并写了《徐志摩在北京的足迹》一文。在徐志摩罹难90是...

  • 北京足迹

    天安门广场 正阳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广场 人民大会堂 国家博物馆 国家大剧院 西单 海淀 人民大会堂万人厅

  • 我们的足迹//在深圳

    深圳,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处处显示着现代化的魅力。夜幕降临,街头巷尾霓虹闪烁,这又是一做美丽的夜城市。深圳也不缺乏...

  • 我们的足迹//在东莞

    走过很多城市,停留过一些,看过风景,尝过美食,结交过好友,体味过生活。都是成长路上珍贵的拥有,感恩遇见! 严格来说...

  • 我们的足迹//在南京

    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 南京,有着六千年悠久的历史。十次都会,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晋...

  • 我们的足迹//在苏州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生活在上海和南京的五年里,苏州就近在迟尺,每次路过都忍住没下车。梦里江南,...

  • 我们在竹山村的足迹

    昨天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人出发去竹山咯。我们一共五人,先森开车,我,二妹,三妹,小表妹。 手...

  • 我们在北京

    一直都觉得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挺奇妙的,从最初的不相识到现在的相识、相知、理解、信任以及包容。因为某种缘由,陌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足迹//在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wf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