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推荐过一篇文章,是汪曾祺的《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文中记叙了作者与父亲、作者与儿子之间的相处状态。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两代父子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和谐、是那么的平等、是那么的温馨。
他们两代父子的相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他们把孩子当做成年人来对待,他们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对待,他们把孩子当做朋友来对待,真的如文章的标题一样:“多年的父子成兄弟”。
今天再推荐一篇关于父子的文章,确切来说是一篇话剧,是日本作家菊池宽的《父归》,这篇文章的感觉又是另一番景象。
文章讲述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父亲抛儿弃女,带着情妇离家出走,20年后归来,却被大儿子拒之门外,而当父亲转身离去后,儿子们又追出去的故事。
虽然对父亲的抛弃满怀怨恨,但是当父亲失望离去时,儿子却又于心不忍,正所谓血浓于水,亲情就是亲情。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菊池宽的《父归》,具体内容请自行搜索。
【其他笔记】
1,掌握信息,掌握财富。我了解的,你不了解,我能找到的,你找不到,这就是信息不对等,利用这个信息差可以获取财富。
2,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焦点,不至于等自己退休后,所有的焦点和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太累。
3,让孩子们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焦点,不为父母羁绊,不为孩子羁绊。
——《懂懂:三观尽毁》
【阅读延伸】
1,《父归》:是一个非常短小精悍的独幕话剧,它是菊池宽早期的代表作品。剧本描写的是投机商人黑田宗太郎晚年归家的故事。宗太郎年轻时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过着极端荒唐的生活。他的妻子阿贵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活十分艰难,但她终于把三个孩子都带大了。大儿子贤一郎当了普通文官,二儿子新二郎做了小学教员,小女儿阿胤也已经20岁了。
宗太郎在外游荡了20年,已到了暮年,反醒自己放荡的一生,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剧本就是以宗太郎回家为开始的。他在附近的大街上已经转了三天,不大好意思进这个家。今天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家门,和全家的人见了面。
母亲、二郎和阿胤对这次重逢还是高兴的,只有大儿子贤一郎开始见到父亲时非常愤怒,对他父亲过去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遣责,并拒绝承认他的父亲,他说:“我们没有父亲。”、“如果我有父亲,那便是我的仇敌。”、“我的父亲到我8岁为止总是在外面喝酒作乐,全不顾家里的事。结果便借下许多不正当的债,带了情妇跑了。对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爱合在一起,还抵不过那个情妇呢。我的父亲跑了之后,连母亲替我贮存起来的16块钱的存折都不见了。”
贤一郎这一番话说得父亲没有脸面留在这个家里了,只好再一次走出家门。但当父亲走出去以后,贤一郎却又成了第一个要把父亲叫回来的人。总之,这个剧本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2,菊池宽:日本小说家,戏剧家。他善于刻画人物,渲染气氛,文笔清新流畅。他的剧作情节设计新颖,结构严谨,在当时戏剧界很有影响。
菊池宽在读书期间潜心研究英国近代戏剧,并与芥川龙之介等主办第三次和第四次《新思潮》杂志,成为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作者在《三浦右卫门的最后》这篇小说中,揭露和讽刺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赏。
菊池宽的一生成就辉煌,著有《珍珠夫人》、《父亲回家》、《屋顶上的狂人》、《藤十郎的恋情》、《恩仇的彼方》、《无名作家日记》等作品,被誉为“日本文坛太上皇”。
3,《楢山节考》:是今村昌平执导的剧情电影,于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信州深山里一个偏僻的村落。小山村后的楢山连绵不断,峰顶终年积雪,将村庄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村子里没有多余的粮食让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吃。
这里有个习俗: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只能干活,不许结婚,他们被称作“奴崽”。至于老年人,男人一到了70岁,女人一到了60岁,就要由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任其自行消灭。
阿玲婆对于自己要去参拜楢山似乎并不很在意,只是忙于操办大儿子辰平续弦的事。阿玲婆的第二桩心事是二儿子利助,她决心在去参拜楢山之前给他找个女人,让他尝尝男女之欢的滋味。
阿玲婆终于把上山前该料理的事情都办清了,于是便放心地决定了上楢山的日期。
辰平怀着悲壮的心情背着母亲上楢山。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楢山神的仆人,并且按照山神的命令向前走。终于,辰平找到了一块上面没有尸骸的岩石,将母亲放下。
辰平遵守着不可回头的规矩,快步下山。忽然,他感到天要下雪了,而这正是阿玲婆所期待的吉兆。他的心灵得到了某种解脱。雪越下越大,山顶上雪花纷飞,身着银装的楢山仿佛一座神山,默默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