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其意为: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我们常常听人说:
我没有目标;
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我不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
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开除;
我不知道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前途;
我不知道今天还有什么事情要做;
我不知道还有谁能理解我;
我不是道我还能不能在这个行业坚持;
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帮我;
我不知道周围的人喜不喜欢我;
我不知道我的亲朋好友会不会嘲笑我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我能做好这件事情吗;
.............
太多的不知道、不确定,害怕、担心,自己非常明白自己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做这件事情,却又不去寻找那些不确定后面的逻辑背景和答案,听别人说这个很难,那个不简单,何不反问自己,这样真的有意思吗?这样真的能让自己坦然的过完一生吗?你有什么资源能让自己新平期的接受自己平凡且平庸呢?所有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答案,原因就在开头写的王阳明的这段话中:“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即使是圣人的话未必适合你现在的情况,即使是普通人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你现在所经历的困局钥匙,这之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去正视他,如果我选择了愤怒、嫉妒、妥协、猜忌、不安、错乱、失望、绝望、安逸这些阴暗的方向,那我就掉进了自己思想的深渊,因为我盯着他的时间太长了,长到让我忘记了还有阳光、温暖、激情、热烈、影响、快乐、奋斗、责任、承担这些让人想想都能兴奋的事情。
我承认自己经历了阴暗的那些心理,而且在里面有将近3年的时间走不出来,对我的内心产生了极端的影响,而且在一次汇报方案的时候差点爆发,那次我能感觉到情绪上的激动和身体上的颤抖,那种特殊的极端情况后来有发生过几次,这直接导致了内心防线的崩塌,原来的世界观完全溃败,越来越矫情,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封闭,现在刚刚走出来,那种满身的负能量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毒药,让周围的人远离,后又驱离,不愿对话,负能量慢慢蚕食着人生的力量和向往的高度,走不出,脱不掉,陷入绝望之中。
当我意识到的时候开始接纳他,因为是共生的,不需要剥离,需要的是分解与净化,让阳光从点点的缝隙中进来,让内部的渴望与激情顺着缝隙透出去,慢慢分解,融化这冰冷与黑暗。
现实中也有能一次解决的方式,这是我昨晚看书的时候想明白的,那就是:把家庭、家族的责任变成承担的目标,用内心的这股力量冲破。
这样上面所有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卸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把自己的能量由内激发出来,目标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