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之前是骨骼的生长阶段,长个子的时候。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1岁以前(儿童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诸如出牙晚、学步晚、鸡胸)和12—14岁(身材矮小、生长痛)。
20岁以后骨质依然在增加。
35—40岁,骨密度达到峰值。
40岁以后,骨钙逐渐流失(年老以后骨钙流失加快,会导致身材变短,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
2.1%的钙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保持血钙的浓度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有一套机制来维持血钙的浓度。血钙的来源有两种: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以及骨骼中的钙(骨骼是人体钙的大仓库,当摄入钙不足时,则动用仓库应急),这一切通过甲状旁腺分泌升血钙素和降血钙素来加以调节。
3.缺钙会降低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
皮肤缺弹性显得松垮,衰老;眼睛晶状体缺弹性,易近视、老花;血管缺弹性易硬化。
4.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钙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缺钙会导致神经性偏头痛(占女性的10%—20%)、烦躁不安、失眠。对婴儿会引起夜惊、夜啼、盗汗。缺钙还会诱发儿童的多动症。
5.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
比如说你的手碰到一杯水,特别热,很快就放下,这中间就有一个神经系统的运作过程: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其中,感受和冲动怎样传递给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怎样传出去?这中间有一种物质叫做神经递质。钙有助于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
6.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
如血钙增高可压制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当血钙低于70mg/L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出现抽搐。肠激综合征、女孩子痛经,缺钙是一个重要原因。
7.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缺钙易导致过敏、水肿等。
8.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
缺钙时,腺细胞的分泌作用减弱。钙还是酶的激活剂。
9.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
血液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步骤是: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其中需要有钙来激活。
不同年龄——钙缺乏的表现
儿童:夜惊、夜啼、烦躁、盗汗、厌食、方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青少年:腿软、抽筋、体育成绩不佳、疲倦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感冒、易过敏。
青壮年: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痛、易感冒、过敏。
孕产妇:小腿痉挛、腰酸背痛、关节痛、浮肿、妊娠高血压等。
中老年人:腰酸背痛、小腿痉挛、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骨质软化、各类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结石、肿瘤等。
仅仅依靠日常饮食,很难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钙是人体内含量多的元素,约有1200g,也是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针对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消费者要科学补钙,方能永葆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