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生命的重建》,里面的很多观点与《秘密》不谋而合,让我总觉得有些熟悉感。
今天看到的内容是我们内心里固有的一些不好的思想理念是怎么来的,比如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从哪里来的呢?
作者认为,一是从父母那里来的,父母拼命地付出再付出,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最大的输家,无法回报父母。
二是因为小时候常常不被重视,总以为不被重视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三是从身边人那里来的。邻居或者是哥哥姐姐,甚至是学校的老师,这些权威的人物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如果他们不高兴,那么在他们嘴里我们也是不够好的。
长年累月下来,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够好。
于是,我们否定自己,抱怨家庭。
可结果是我们越是抱怨,就越是陷入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作者说:抱怨是使自己继续沉溺在问题当中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抱怨别人的时候,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们要获得自由,必须先让自己的父母自由,你只有先宽恕他们,才能宽恕自己,如果你要求他们完美,你就会要求自己完美,那样你的一生将会很悲惨。
确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很多帖子,很多书都在说我们的一生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
因为父母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性格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的俗语也说三岁看老,说到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
于是我们总在抱怨,抱怨原生家庭不好,给不了我们想要的生活,抱怨原生家庭给了我们不完美的性格,抱怨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种种桎梏……
可是抱怨之后呢,在一次又一次的发泄之后,我们仍然原地踏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一些什么,于是等到下一次的困难袭来,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
日子就这样循环反复,一次又一次,无望又无奈。
可是,父母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呀,而且即使我们再不满原生家庭,这一切也已经不可改变。
那么我们能做的是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
作者说:不管问题是什么,都有它的思想根源,而思想根源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我们应该问自己,我的哪些思想造成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丢弃这种思想,我的情况是不是会更好?
比如我们想过快乐的生活,那我们就必须去想快乐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过富裕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去思考财富的本质,如果我们想得到充满爱的生活,我们就必须追求爱的真谛。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表达某种消极的语言时,赶紧把这句话停下来吧,把它改成其他的话,也可以不再想它,甚至可以对消极的语言说走开。
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让环境更好,更适宜生存,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改变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外在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常常用一个肯定的句式:我愿意改变。经常去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愿意改变,经常去重复这句话,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不再让消极的思想左右自己。
要坚信:我是世界的主宰,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