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先来看知乎上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专科院校汽车营销毕业生。留在成都工作,工资1500元,房租900,每个月还要管家里要钱。家里是个六线县级城市,开了个五金杂货店,年收入差不多15万左右,但他不想回去,不想过那种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想在大城市有一番作为。他很纠结是留还是回去,不回吧,目前的付出和努力也不成正比,回去吧,虽说每年家里的收入还算不错,但毕竟不能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
怕现在自己的随便哪一个决定都会让以后后悔。
有人问美国畅销书的年轻女作家Danler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呆在纽约?”她说:
——我的野心那么大,
只有最繁华的都市才能装得下。
世界上只有这一个地方,
大到足以容纳如此之多,
肆无忌惮、漫无边际的欲望。"
她从22岁的她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纽约,一直留在餐厅当服务员,累积各种人生的经验。她细心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这些人,最终成了她小说里的素材。一边上班,她一边抽出空闲时间,来攻读了艺术专业的硕士学位。一有时间,她就阅读小说,并在深夜里独自伏案练笔。
她相信,机会不是凭空降临的,不是一夜之间就变个人生,而只要留心观察、事事好学,不去盲目地抱怨和攀比,按照自己的步调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森林。
最后,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总编辑彼得‧盖泽斯,在她工作的店里用餐。迅速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毛遂自荐将小说放到了彼得面前。彼得发现,这是一本非常优秀,而且充满了话题性的小说。彼得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是一个餐厅的服务人员写的。2016年,Danler的小说《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出版上市。Danler的处女作很快就成了畅销书。
书中反映的,就是那些离开家乡出来闯荡的年轻人,写他们的迷惘、痛苦、挣扎和奋斗,如何寻找自己的价值,确立自己在世间的位置,所以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书中的一些句子,也解释了为什么哪怕很苦,很多人,依然选择留在大城市奋斗。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在大城市刚起步就纠结,和一个功成名就留在大城市的例子,估计你们以为我会说:年轻不拼搏,要年轻有毛线用。
有人说:大城市就是一个吸血鬼。你投入了所有的努力,它却吸掉你最好几年的青春和精力,让你除了加班还是加班,而且,各大城市的入场劵,是越来越贵了,房价是一波又一波的大涨,也许最终也没拿到入场卷。所以,有时候你经常问自己,当年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巨大的放弃,巨大的投入,来争取这种小概率的成功,好像和赌博也没什么区别。
说了这么多,你们似乎觉得双方观点都成立,不管是努力打拼大城市,还是黯然离开留守家乡。对,诚然如此,这种类型的问题,其实不是一个选择题,没有是与非的答案。敢说这些人全都患有“纠结症”,纠结的人往往只拥有低层的能力,却没有一颗实力打拼的心,怕挫折,怕失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年轻。既然你有了这么好的资本,还纠结毛线?
努力过,哭过,如果成功了呢。就算结果不美好,回乡也并不是承认失败,也不是一种生活静止,只是换一个场景打拼而已。所以不管是身在哪里,人生不拼在前,瞻前顾后浪费的却是你应该拼博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