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作者: 马庆洲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23:12 被阅读0次

    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一一陶古焦墨山水艺术品读札记

    马庆洲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戌戊之年新春,陶古先生从北京返回宿州过节,约我到他家看了他近期的几幅作品。我和陶古认识有十多年了,但对他的新作,还是有许多新的感融,至使我这个艺术圈以外的人,也有一种想说几句话的冲动!

    在这个小城生活也有好几十年的光景,在我所认识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书画艺术家。见了面自然会称呼这些艺术的家们为“大师”、“著名”、“知名”,甚至是“泰斗”!这也并不是我喜欢瞎吹捧,在当今这个盛产“名家”的时代,大家都这样称呼,这也极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见人只说三分好,莫论他人是与非”。称呼归称呼,至于作品端的,那就是另一码事。

    说到作品,这事还真不好说,什么样的作品能称之好,什么样的作品又能称之为孬,这之间并没有一个公式,也不可能有什么定论。一幅标价千万元的作品和标价一万元的作品,到底依据在哪呢?实在是不可知之数!

    这作品的优劣是否就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呢?当然不是。

    虽然说我对书画艺术是外行,但我以为,一幅好作品至少要具备几个要件。除掉“硬件”上那些什么构图、透视、笔法、用墨、润染等要素以外,还要具备大气、霸气、豪气之画外功夫,只有具备了这些功夫,才可以画出一幅好的作品。

    陶古先生的焦墨山水作品恰恰具备了这些“天赋”,所以他的作品给人以起点高、立意高、技法高之艺术的冲击力!

    先说说起点高。别人学画可能先从花鸟鱼虫,一枝一叶开始,而陶古先生作画,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古法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名师学习。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具有难度的表现技法。作为中国传统国画技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法,隋唐时期兴起的壁画基本上也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也仍以浓墨为主。真正把焦墨山水画作为全新画种来考证的,是自明末清初的程邃开始发展起来的。程邃之后,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程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今人林兰子,焦墨山水融入西方画立体、层次感更强的特点,使用皴擦手法扩展了焦墨画的新境界。他的焦墨山水,山更加具有金属质感,云雾飘渺如同仙境,并且林兰子开创了人物焦墨画,他的煤矿工人系列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秦国健开创了江南焦墨山水画和平原焦墨山水画两大新型画种。广西画家沈素华修心明志,笔耕不辍,注重墨色变化所表现的技艺和修养,形成了自己的焦墨山水魅力。

    陶古先生正是了解焦墨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不走弯路,以他对艺术的感悟,一下子就冲到了艺术的前沿。他不是在艺术的道路上跟风,而是力争在艺术之路上当个领跑者。正是基于这种精神理念,陶古的作品每一笔每一划,都不落俗套,力争有创新、有创意!

    再说立意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书画艺术,都要有一个好的立意。毫不夸张的说,立意是艺术的生命!那种学着王曦之的字,抄着着李白的诗的所谓艺术大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很难能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留存。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品德,要有自己的操守,才可能有自己的好作品。

    艺术家对一幅作品的立意,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领悟,对社会的感知,对历史的尊重。而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艺术家要用手中的笔,把他们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既然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艺术的穿透力!

    看看陶古的作品,无论是丈二巨著,还是扇面小品,在对作品的立意上,他是从不马虎,而是每一幅作品,都贯穿着他对艺术的构想,对艺术的创新,对艺术的领悟!

    最后说一下技法高。“焦墨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采用纯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渗透作用作画。焦墨技法的难点,在于浓墨中不掺入任何水分,却使画面具有滋润感和层次感。焦墨是笔法精纯极致的表达,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绝,正如黄宾虹所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 ”潘天寿认为:“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近代惟垢道人(程邃) 、个山僧,能得其秘奥,三四百年来,迄无人能突过之。 ”

    陶古先生认为:焦墨山水画的线条表达尤为重要,可以说,焦墨画是不使用水,以纯浓墨线条构成,唯有笔法,而无墨法,却具有滋润感、层次感效果的绘画。

        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陶古在作画中坚持不脱离古法,但又不能局泥于古法,要敢于创新,善于探索、要有画家的新思想、新技法!

    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导师的陶古先生学古人中国画的构图多种形式,在授课中也有多种学法、提法。这在传统中习惯称谓“章法”、“布局”。要求每一位画家在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因此,在导师陶古的教学中一直以来成以宗旨:即【临摹,写生,创作】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初步了解美术史论,掌握诗词歌赋创作规律。提高整体修养,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

    传承经典,规范教学。师古人,师造化,重创新,重多元化的结合。

    陶古坚持:“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

    看导师陶古教学中应用与理念:树立大艺术观。书法以临帖为主,本着临创结合的思想,重法度,重方法,重笔法,重线条的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使作品既有时代笔墨,又有经典意识。

    绘画讲究造化为上,师古而不泥古。树立宽范的经典意识,同时又重视多元化的培养。使具在中国画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艺术,完整的体现有着现代文化又兼容经典思想的中国画。牢固树立创作大美术,化时代的美术作品。

    以我这个外行人看来,陶古的作品在细节上不仅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情怀,在大局气势上还多有“我花开后,百花杀”之豪迈!

    陶古先生彼有些狂傲的性格,但这种性格不是表现在处事为人上,而是浸润在作品的风品之中。这使他的作品具备了“不拘一格,不满俗套,不同凡响”之秉承!

    陶古在艺术的道路坚持自我,坚持个性,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自己对艺术、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故而,他才能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而这,才能称之为一一艺术!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陶古,原名,陶勇。字,子谋,恒馨。号,侃庐,圆谋,六鼒,恣翁。1959年出生于传统文化世家,幼承家教。

    作品多次在中书协、中美协举办活动中参展、获奖。并先后在江苏美术馆、安徽博物馆、太行山美术馆、武夷山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北京798感叹号艺术中心等举办个展联展。接受国内外百余家主流媒体专访报导。2016、2017年连续走进央视春晚。

    艺术职称: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导师

    《书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央视国学频道《书画中国》栏目执行制片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六祖书画社社长

    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杏花村书画院顾问

    中国一道书画院院长助理

    当代美术家网高级艺术顾问

    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庆洲:画外之韵,神形玄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ic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