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哲思】

【阅读·哲思】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15:47 被阅读0次

日期:2023.4.18癸卯年 闰二月二十八 星期二

备注:Day521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病隙随笔》之《病隙随笔01(十三至二十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史铁生



名言佳句:凡你描写他人描写得(或指责他人指责得)准确---所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之外,你都可以沿着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在自己的心底找到类似的埋藏。

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作家绝不要相信自己是天命的教导员,作家应该贡献自己的迷途。读者也一样,在迷途面前都不要把自己洗得太干净,你以什么与之共鸣呢?可有谁一点都不体会丑恶所走过的路经吗?

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因而是已经需要忏悔的时刻。这似乎有点过分,但其实又适合国情。

内容:忏悔是向着自己的。前些天听一位学者说,他在考证“wenge”时期的暴力事件时发现,出头做证的只有当年的被打者,却没有打人的人站出来说点儿什么。

只有蒙冤的往事,却无抚痛的忏悔,大约就只能是怨恨不断地克隆。缺乏忏悔意识,只好就把惨痛的经验归罪给历史,以为潇洒,以为豁达。好像历史是一只垃圾箱,把些谁也不愿意再沾惹的罪孽封装隐蔽,大家就都可以清洁。

忏悔意识,其实并非只是针对那些“wenge”中打过的人。辉煌的历史倘不是几个英雄所为,惨痛的历史也就不由几个歹徒承办。或许,那些打过人的人中,已知忏悔者倒要多些,至少他们不敢站出来这一点已经说明了良心的沉重。

幸亏那时知识太少,否则就可能亲手毁灭一批文物,可见知识也并不担保善良。

“我们”和“立场”很容易演成魔法,强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wenge”中的行暴者,无不是被这魔法所害---“我们”要坚定地是“我们”,“你们”要尽力变成“我们”,“我们”干吗?当然是对付“他们”。于是沟堑越挖越深,忠心越表越烈,勇猛而至暴行,理性崩溃,信仰沦为一场热病。

但历史大概不会记得那么详细,历史只会记住那是一次在“我们”的旗帜下对个人选择的强制。再过三十年,再过一百年,历史越往前走越会删除很多细节,使本质凸现:那是一次信仰的灾难。

并没有谁捆绑着我们去,但“我们”是一条更牢靠的绳子。一声令下,便树立起忠与不忠的标识。

贫困的乡村是需要知识青年的,需要科学、需要文化、需要人才。但不是捆绑的方法,不能把人才强行送过去,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很可能,人才被强行送过去的同时,强行本身也送过去了。贫困的乡村若因而成长起几个强徒,那祸害甚至不是科学能够抵挡的。

方法常常比目的还要紧。比如动物园里的狼,关在笼子里,写一块牌子挂上,说这是狼,可谁看了都说像狗。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满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灵魂不死,是一个既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证伪的猜想。而且,这猜想只可能被证实,不大可能被证伪。怎样证伪呢?除非灵魂从另一个世界里跳出来告密。

哪一样科学不是由猜想作为引导?

先哲有言: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事实上,我们的前途一向都隐藏在神秘中,但我们从不放弃,不因为科学注定的局限而沮丧。那也就是说,科学并非我们唯一的依赖,甚至不是根本的依赖。

信其有者,为人的行为找到了终极评判乃至奖惩的可能,因而为人性找到了法律之外的监督。

信其无者则为人的为所欲为铺开坦途,看上去像是渴盼已久的自由终于降临,但种种恶念也随之解放,有恃无恐。但这也并不就能预防专制,乱世英雄大权独握,神俗都踩在脚下。

启示:“本性是个顽固的东西但决定不了人生,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动扳机。”

这是热播剧《尘封十三载》中陆行知在发现“人间乐园”系列杀人案的凶手后说的一句话。与史铁生在当年参与那场运动后对自己的评价“知识也担保不了善良”一样,说明了人在环境的催化下在性格的影响下在基因的导引下就能做出令自己也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一次看到《人间乐园》作者: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张司城,也被作者画中表现的场景所震撼,随后就围绕这幅画成为拯救他人灵魂的连环杀手。

作为一个当时的小镇作题家,张司城依靠知识获得测绘员的工作,也利用工作之便跟踪受害人并记录其作息规律。

张司城从小生活在缺失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这也造成了他多疑凉薄的性格。与白晓芙结婚后,白的优秀影射了他的自卑,这也为他作案提供了间接的理由。

他杀害的三个人都是原生家庭不幸的人,且在他看来,被害人当前的生活状态也是泥淖中挣扎,所以他把自己捧上道德的高地,认为自己的杀戮只是为了拯救他们受苦受难的灵魂。

张司城剥夺生命的作法必然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但他至死也未表示过忏悔,仍然坚信自己的正确性。直到他尾随已经与之离婚的白晓芙想杀之而后快时,意外发生了,白晓芙被大车撞死,他也在逃离过程中摔下摩托车以致手臂残废不能再作案。

“知识担保不了善良”,在平常人的认知中觉得只要是上了大学就应该是比没上大学的人更加懂理,也更加通透。可事实真的不是这样。

在史铁生说的运动年代,每个人好像都有信仰,但好像他们又都没有信仰,是打人者不敢面对被打者产生的羞愧,还是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蛆虫。

有些人根本不适合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有些人也不适合披着导师的幌子授业解惑。不知所以的人们被潮流裹挟着在社会中流转,又在社会中逐渐消失不见。

人是环境的产物,张司城们分散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像夏季的小咬,不时出来刷个存在感,他们又像不知何时被发现死在角落的苍蝇,冷不丁出来恶心你一下,让你知道曾经有这么个东西也存在过。

相关文章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13 备注:day336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姥姥语录》之《最长的三里路》 出版社:...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31 备注:day354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1.02 备注:day356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1.01 备注:day355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30 备注:day353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29 备注:day35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菜根谭的智慧》之《四不若》 出版社:花...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27 备注:day350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26 备注:day349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14 备注:day337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姥姥语录》之《姥姥的相片》 出版社:长...

  • 【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18 备注:day341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哲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jc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