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一个年龄较长的朋友聊起孩子的事,得知她女儿就读于杭州最知名的高中,会谈钢琴,自己在准备考托福出国留学,这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啊。
急忙请教,都是怎么教育的?
朋友轻描淡写:我很懒的,都不管的。
都不管,怎么可能,那网上那些陪孩子写作业得心梗的父母都是怎么了?
细聊之后,总结得:
其实不是不管,是懂得管什么,怎么管。
一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尝试兴趣班后,孩子不想上的就不去了,不以家长的意愿,比如女孩子要学跳舞啊之类的观念束缚孩子,最终保留了钢琴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下去。
二是尽自己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质环境。
给孩子上最好的民办小学,而今孩子要出国,也在经济上尽量满足。
三是了解并发挥孩子的优点。
她明白她女儿是个学习能力很强、动作很快的孩子。所以没有给孩子报额外的学习班,只要求孩子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掌握并消化知识,下课尽快把作业完成,其余的时间可以玩游戏,看书,看电视等,而她自己从来不陪孩子写作业。
期间也发现过孩子没有做作业,第二天老师向她告状,她让老师给予孩子一定的惩罚,但她自己没有改变原来对孩子的要求,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认真快速做完作业的好习惯。
这么几点下来,朋友是很省心的,不用送多个兴趣班,不用陪写作业导致心情崩溃。
因此,是用对了方法,造就了一个懒妈妈。
2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朋友采用了“笨妈妈”的教育方法。
她儿子目前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并已参加多项国际大赛。
在她发现儿子在钢琴方面的天赋后,她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带领孩子走上专业的这条路。
这个决定很不容易,因为一旦放弃综合学科,只走专业道路的话,就没有回头路了,要一往直前走下去。
于是她为孩子寻找最好的老师,提供所能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
但她对孩子说:妈妈很笨的,你弹琴以及以后的文化课,妈妈都不会的,你只能靠自己努力学习,向老师不断请教来提高自我。
孩子在她给予不断的暗示中逐渐明白他要靠自己,好好学,努力学,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因此,不管是“懒妈妈”,还是“笨妈妈”,表面上看起来不花心思,实际上花的心思并不比别的家长少。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于时间的多少,操心也要在点子上,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成长。
3
所以,一个合格的“懒妈妈、笨妈妈”会从小就培养孩子以下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学龄前的孩子要让他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澡、独立如厕等事情,而小学后,孩子慢慢要会承担自身所有的事情,包括房间整理,还有适当的家务劳动,而家长慢慢学会当甩手掌柜。
很多家长喜欢说“孩子还小,他不会”,其实孩子远比我们预期的能力强。
一开始,孩子肯定会做不好,家长要有耐心,不要一做不好就像算了算了我,还是我自己来做吧。
家长一定要不怕麻烦有耐心,在过程中引导启发孩子不断做归纳和总结,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肯定,让孩子要有成就感,愿意去尝试。
2、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当孩子要求帮忙时,懒妈妈或者笨妈妈会学着“示弱”,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会声称这个问题怎么我也不知道啊,鼓励孩子自己开动脑筋想问题,或者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网络解决问题。
又如经常就某个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不是直接的说教,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往往发现孩子能够发掘出不同的角度的亮点。
当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后,他们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了,以后再自己的成长道路选择上会有自己独立的意见。
3、自我管理能力。
当我们想当懒妈妈时,孩子必须要会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比如他能自己安排时间做作业,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等,这就需要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自己做个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眼中最直接的老师,你的自律对孩子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看某件物品的时间长短与他们的婴儿的注意力停留在同样一件物品上的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次是建立常规,常规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预见性。这使得建立常规成为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绝佳机会。
例如,尽早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睡前常规,可以是洗澡、刷牙、穿睡衣、读一本书,然后睡觉。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思考和经营,孩子的个性也有差异,教育从来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依葫芦画瓢,而这里的“懒”就是一种教育模式,但要用心去懒。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为了今后的分离做准备,所以,就像歌词里唱的,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