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作者: 刘楼小学张蒙蒙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7:39 被阅读0次

又一次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收获还真不小。这本书是要通过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听课、思考、品悟,以及名师们自身对课例的教学反思,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什么是通过千锤百炼磨出来的好课。对于好课叶谰教授认为应是拥有“五实”的课,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而好课的前提是“有爱”,好课的外衣是“有趣”,好课的内核是“有思”。

那么怎样才能上出好课呢?本书从以下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细节,彰显教学的智慧。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少老师都知道。难就难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难在怎样把自己的设计想法有层次地科学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该书的第一编“品味细节的精彩”给我们拨开云雾。原来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细节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能落实到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味,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名师的经典课堂无一不是由一个个经典细节构成,细节犹如山有小口,但一旦走进去,就别有洞天。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时,对学生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有个学生就接着写道:可看上去足有50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且通过运用掌握得更牢了,同时使学生作文能够言之有物。这是多么巧妙的设计呀!正像一位名师所说:上帝在细部。由此,我明白再好的理念也必须通过细节来体现和落实。细节犹如佛光散发的缕缕光芒,只有把握那丝丝缕缕,才能感受佛光,享受佛光。

二、教法的完美与缺憾。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我们怎样才能破茧而出?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创造“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的教学方法,是名师高人一筹之处。其实并没有捷径,“熟生巧,巧生华。”在第二编“教法的完美与缺憾”中,发现名师与我们的痛苦是一样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曾经痛苦过。然而,他们的缺憾和当初的痛苦,无疑向我们展示了真实与真诚。

三、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这样说。在第三编中,“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带给你的是名师的课堂实录与反思。课堂天下事,得失才心知,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如何反思,如何提升,如何继承优秀经验,如何总结失败教训,名师为你娓娓道来,他们的心得与做法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启发我们真正领悟什么是通过千锤百炼磨出的好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能集众人之长,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从中领略到了众多名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我看到了一节好课,是在教师关注细节、掌握教法、学会反思的前提下形成的。我相信,只要能用心的去品读这本书,每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kw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