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心态与黑马心态对比
管理者……科学地选择、训练、教育和发展工人。而在过去,他们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尽可能地训练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并确保自己有机会去做,这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约翰·杜威,《民主与教育》
标准化心态和黑马心态不仅仅代表了两种看待自己的对立方式,其实也是两种如何看待他人对立的方式。在指导人们如何以最佳方式发挥出自身最大潜力方面,它们开出的处方各不相同。 归根结底,二者对于人们之间彼此承担的责任,持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为了理解这两种心态之间差异到底有多大,让我们将这些对立的差异在下表中进行并排比较:
心态对比如此鲜明的对比,已经清楚地说明我们对两种心态之间的差别总结并非夸大其词。两种心态开出的成功处方从根本上就互不相容,它们之间没有办法形成退让或达成妥协,因为缺乏缓冲地带或中间路线。在如何帮助个人发展卓越能力方面,两种心态得以建立的一系列假设前提相互矛盾,而它们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应如何组织机会系统所做出的规定也相互排斥。但你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克服思维方式
有人曾经在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面前夸夸其谈,认为哥白尼时代之前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简直愚不可及,因为他们虽然能仰望天空,却以为太阳在绕着地球旋转……据说维特根斯坦是这样回答的:“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很想知道,如果那时太阳真的绕着地球旋转,情况又会怎么样。”——詹姆斯·伯克
旧的思维方式(ppk:指地心说)宣称,“只有一个特殊的天体拥有引力”;新的思维方式(ppk:指日心说)则宣称,“每种天体都有引力”。两种断言不可能同时正确。如何开发人类潜能的意见分歧同样不存在可以调和的余地。标准化心态和黑马心态之间的所有尖锐差异最终源于它们对人类潜能的不同看法。旧的思维方式宣称,“只有特殊的人才有天赋”;新的思维方式则宣称,“每个人都具有天赋”。两种断言不可能同时正确。
从旧思维向新思维跨越的最大障碍,与400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要求人们克服思维定式。过去的人们看来,的确好像只有地球才有引力,正如现在的人们看来,的确好像只有特殊人物才有天赋一样。
“人才难得”
我们很少对“人才难得”这个观念提出质疑。人才难得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很少有人能登上阶梯的顶端,很少有人能进入国家田径队或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队,很少有人能获得学术奖学金或体育奖学金,很少有人能为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很少有人能写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也很少有人能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在高等教育中,人才难得的现象尤为明显,因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进入精英大学。
换言之,我们身边最重要的机会制度,其实在强制实施一种人才配额制度。
但这意味着教育机构在知道有潜力成为优等生的实际人数之前,已经限制了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人数。有多少考生具有天赋并不重要,因为大学的招生人数被限制在自己设定的配额之内。国家田径队、数学奥林匹克队、体育奖学金、学术奖学金、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都有自己设定的配额。
我们推断,这是人类本性中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既然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具有卓越能力,因此肯定很少有人具有这方面的潜力。看来一定只有特殊人物才有天赋,但这只是我们眼睛的错觉。 在标准化公约下,不是经验事实告诉我们人才稀缺,而是标准化制度的限制才导致人才难得。
当然,一旦确定了一个配额,你就需要找出一种方法来决定让谁进来、让谁出去。如果所有人类个体都完全相同,那么完成配额就变得简单了。但即使是最忠实的标准化倡导者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没有两个申请人完全相同。因此,每一个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都需要制定一套选择标准,从而决定谁才有资格在这个宝贵的配额指标中占得一席之地。最明显的选择标准是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表现出自己的天赋。这样的选择当然有道理,但也意味着这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选拔人才。 因此,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只能是一种人才选拔体系。
事实上,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唯一一个主要根据原材料而不是最终产品进行评估的生产系统。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目前的资优教育项目(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s)。在大多数美国学校系统中,进入资优教育项目的选择标准是在诸如智商测试之类的标准化考试中得分必须靠前。实际上,这些项目的设立初衷并不是培养录取学生的能力素质,相反,它们的选择标准是看申请者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天赋优异”的标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资优教育项目,接受所有希望加入的学生,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个人动机和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为了决定谁能进入项目,资优教育项目和其他所有标准化教育项目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挑选一个有望成功的申请者。
事实上,我们毫无异议地继续接受这种情况,表明我们已经在内心深处完全接受了这一现状。每天,具有各种背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都要依靠这些排名来决定自己到哪里申请就读以及支出多少学习费用。但是扒开这些光鲜的外衣,我们发现,它们与开发我们的潜力没有任何关系,而只是关乎我们能否在有限的配额中争得一个席位。
尽管我们同意现行制度可以不为每个人才提供同样的成功机会,但我们仍然假定这些制度能够确保把机会赐予那些值得享有这种机会的人才。我们之所以不反对社会实行配额限制,是因为我们持有一种信念:无论实施配额具有多大的局限性,社会制度都会根据客观的好坏标准来分配机会。
“偏心等距点”
解决配额需求和选拔标准相互矛盾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二选一。选择保留配额,相当于承认你不会使用客观标准;保留一套客观标准,那么你得放弃制定配额。但是我们的机构也想鱼和熊掌兼得。它们希望能博取公众的信任,让自己看起来既有一套客观的选拔标准,又能借助配额保持工作效率(和独家品牌形象)。他们没有在标准和配额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决定像天文学家托勒密学习,用一个和他当初解决另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的相同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 那就是:编造一个理由。
1000多年来,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者和天文学家照样能够准确地预测行星、彗星和日食的出现。在他们对宇宙运行情况的了解是完全错误的情形下,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答案是:通过使用一组异常复杂的方程组。这套数学系统是公元2世纪,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兼数学家托勒密在自己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该论文名为《天文学大成》(the Almagest)。《天文学大成》中的方程式是基于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提出的一套更古老的地心说公式。但托勒密意识到喜帕恰斯最初的方程组并不完整,因为它们未能解释一个矛盾。
根据喜帕恰斯的数学思想,如果行星绕着地球旋转,那么它们一定以不断变化的速度运行,但如果行星以相同的速度运行,那它们就不能绕着地球旋转。解决该矛盾的一种方法是完全摒弃地心思维,而用日心思维将其取代,就像伽利略和牛顿最终所做的那样。但托勒密决定采取作弊手段。他引入了一个经验系数(fudge factor)来蒙混过关,从而就能用数学方式计算出当时大家都想看到的结果:各种天体以统一的速度绕着地球旋转。托勒密用来蒙混过关的经验系数被称为“偏心等距点”。
“偏心等距点”就是你在空间中开始计算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让天体的运行轨道变成你想要的那种方式。因此,“偏心等距点”就具有数学家为了顾及颜面而称为“自我界定”的性质,它被赋予了指向你想要答案的任何数值。1400多年来,没有人质疑过“偏心等距点”的有效性。毕竟,借助它,地球仍然是宇宙的中心,所有事物都以你认为它应该表现的方式运动。当然,在使用“偏心等距点”进行预测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并且这些错误在几个世纪里不断积累,变得越来越严重。但由于这个计算结果符合直觉,令人满意,此外也由于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所以《天文学大成》一直被认为是整个中世纪天文学中的“最佳方式”。在整个标准化时代,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都采用了自己的经验系数来产生它所期望的结果。
教育机构使用一种看似简单的手段来保持配额,同时让公众保持着对它们采用客观标准的幻想。 我们将这种符合直觉且让人满意的经验系数称为一种存在于人才培养领域的“偏心等距点”。
当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时,对人才的评价就直接取决于评估人员的主观意识。于是一个机构依靠什么标准,或者依靠多少标准来评估人才,根本无关紧要。无论一所学校仅仅考虑一名申请人的平均成绩,还是采用100种不同的衡量标准作为整体评估录取过程的组成内容,除非对每个候选人都是根据预先确定的同样一套固定基准进行衡量,否则对申请人的评估都是一种主观的胡说八道,无非是试图使机构能够获得它们正在寻找的结果而已。尽管“整体评估录取”通常比非整体评估录取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解决机构面临的困境。它们仍然把大多数有才华的学生排除在外,同时通过给予评估者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申请人,从而在公平竞争中嵌入了更多的虚妄因素。
选拔人才时对“偏心等距点”的依赖不仅仅出现在教育界,“偏心等距点”已经悄悄影响到任何依赖配额限制的机会制度。即使从表面上看似乎并不特别有利于对人才评估标准进行自我界定的领域,如体育界,情况也是如此。大多数高中体育项目都有配额限制,因为有些孩子可以加入团队或训练项目,而其他孩子则没有这种资格。但无论何时,只要你对人才设定了一个配额,那么对个人潜力的评估就会进入评估者的主观考虑范畴。
想想选拔人才的“偏心等距点”对于标准化公约的合法性起到了什么作用吧。公约要求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并坚持到底,以便爬上标准化卓越的阶梯,但也要求你服从一个不透明且变化无常的评估过程,以确定是否值得把你提升到下一级阶梯。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看似公平,走的是一条精英化路线,但实际上,标准化制度强迫我们每个人都要参加一场选美比赛,并在赛场上恳求裁判:“选我!选我!选我!” 所有决定权都取决于裁判,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挑选胜出者。
黑马人物
你知道历史上那些坚持地心说的人最终下场如何。到了某个时候,真伪终将揭晓。这些“偏心等距点”已被撕开伪装,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但仅仅像哥白尼那样揭开掩盖“偏心等距点”的那块遮羞布,还不足以彻底消除它们的影响。社会在能够从地心说向日心说转变之前,需要做两件同样重要的事情。第一,我们需要有具体的证据来证明地心说的荒谬之处;我们需要找到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引力的天体。第二,我们需要找出一种实用方案,可以替代“偏心等距点”;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逻辑形式主义,如果每个天体都确实具有引力,我们就可以对宇宙的运行情况做出可操作的预测。
当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木星时,他找到了第一个不可辩驳的证据,足以证明地球并非唯一一个具有引力的实体。因为他惊奇地发现,居然有4颗卫星在围绕木星旋转。在伽利略看到木星卫星的那一刻,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引力的特殊天体这一论断就显然不能成立了,因为其他行星也有引力。当人们开始亲眼看到木星的卫星时(没有人再说看看就伤害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就知道地心说的基本假设出现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当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木星时,他找到了第一个不可辩驳的证据,足以证明地球并非唯一一个具有引力的实体。因为他惊奇地发现,居然有4颗卫星在围绕木星旋转。在伽利略看到木星卫星的那一刻,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引力的特殊天体这一论断就显然不能成立了,因为其他行星也有引力。当人们开始亲眼看到木星的卫星时(没有人再说看看就伤害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就知道地心说的基本假设出现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为了反驳标准化心态认为人才难得的这一观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望远镜对准社会,看看除了那些设法爬上人才阶梯顶端的个体,社会上是否还存在其他个体也堪称人才。换言之,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证明,社会上的人才数量比我们标准化机构中拥有的人才数量更多。幸运的是,这样的证据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就是黑马人物。
在科学界,最终取代托勒密的“偏心等距点”的理论是艾萨克·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远比迷宫式的方程组以及《天文学大成》中自我界定的经验系数更简洁优雅,它还解释了日心说的实际运行原理:每一个有质量的物体都吸引其他有质量的物体,其强度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的公式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我们关于广阔、膨胀和有限宇宙等现代概念铺平了道路。
“锯齿状模式”
你聪明吗?这是我们标准化机会制度的守护者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了确定答案,他们采用了各种标准化基准来衡量智力,其中最熟悉的就是智商分数。智商分数是对智力水平的一维测量,其数值在从高到低的连续区间内变化。它把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降低为一个数字。根据那些创造和使用智商测试的人的说法,得分为100的是普通人,得分为130的是天才,得分为70的那些人最初被测试者称为“智障”,不过后来这个称谓被弱化为“轻度智障者”,而在今天则被修饰为“认知障碍”。这些称谓虽然不同,不过并不能对那些喜欢进行智商测试的人们的态度和意图产生多大的影响。
但在黑马心态中,个性很重要,这意味着那些细节情况值得研究。为了评估智力,黑马心态用多维人才模式取代了一维人才分数。
要了解人才模式的威力,请看下图,它显示了两个马萨诸塞州男孩参加WPPSI-IV测试后在次级考察核心方面的实际情况。哪个男孩更聪明呢?仅仅通过比较他们在次级考察核心方面的分布模式,我们很难判断哪个男孩更聪明。鉴于解释这些锯齿形线条所面临的困难,我们自然希望重新使用简单方法:只要进行单纯的数字比较就行了。但黑马心态认为,这些多维模式比一维分数更能说明每个男孩的智力优势。
这种弯弯曲曲的图案被称为“锯齿状模式”。
两个男孩智力的锯齿状模式图个性化科学对锯齿状模式下了专门定义。锯齿状模式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多个维度的数值构成的,但这些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性不高仅仅意味着我们不太容易根据一个维度的数值来预测另一个维度的数值。美国股市与英国股市有很高的相关性,因为当美国股市上涨时,我们很有把握预测英国股市会跟着上涨。但美国股市与英国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因为当美国股市上涨时,你无法准确预测英国是否在下雨。
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人类智力的大多数维度之间相关性很低。仅仅因为你掌握的词汇量大,并不意味着你就擅长写作,正如仅仅因为你擅长三角学并不意味着你擅长微积分一样,也正如仅仅因为你擅长记住别人的名字并不意味着你就擅长回忆音乐旋律一样。
那么到底哪个男孩更聪明呢?我们再看看关于他俩的锯齿状模式图。一个男孩在智力的4个维度上比另一个男孩表现得要好得多:组块设计、符号搜索、相似性比较和拼图能力。但另一个男孩在3个维度上表现得要比他好得多:图片概念、图片取消(一种图像处理能力)和图片记忆。这可能让你觉得我们刚才的问题是在故意误导,因为这两个男孩的智商分数应当非常接近。
但你错了。一个男孩的智商分数是117,其相应的百分位是85%(也就是说,只有15%的人智商比他高);另一个男孩的智商得分是98,其相应的百分位是45%,或者大约是前者智商排名的一半。因此,根据标准化思维,一个男孩聪明,而另一个男孩则低于平均水平。根据标准化公约,智商分数的这种差异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其中最明显的事实是,一个男孩具有参加许多资优教育项目的资格,而另一个男孩肯定失去了这些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的机会将导致他们成年之后在成功方面出现累积差异,因为他们中的一个将比另一个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来发展自己的才能。
但黑马思维对事物的看法完全不同,它认为每个男孩独特的锯齿状模式表明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卓越潜能。尽管他们在锯齿状模式图的差异暗示了应当采取不同类型的行动策略以适合每个男孩的优势(一个男孩可能主要考虑基于对象的行动策略,而另一个男孩可能主要考虑基于图像的行动策略),但他们的卓越潜能最终取决于他们心智能力的完整模式,其中包括无数未经WPPSI-IV评估的心理领域。但要记住,根据黑马心态,影响每个男孩可能实现卓越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的微观动机模式,而这是任何智商测试都无法捕捉到的。
锯齿状模式是构成人类各种卓越能力的概念基础,这是一种逻辑形式主义,它告诉每个人如何才能拥有能力。
多样化选择
锯齿状模式不是一厢情愿地说:“每个人都擅长于做某方面的事情。”每当人类科学将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特征分解成越来越多的不同维度时,他们最终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些高于平均水平的维度(当然有些维度也低于平均水平),每个人做某些事情都有很强的动机(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每个人都对做另一些事情没有任何兴趣),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某些地方超过常人(当然也有某些部位不如常人),每个人都天生擅长执行某些任务(当然每个人也都天生不利于执行其他一些任务)。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正是一个能否扩展你能力维度的重要问题。
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因人而异,这也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每个人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力,因为它表明,不仅是人类个体拥有锯齿状模式,甚至连周围的环境也拥有锯齿状模式。有时,你的能力在某个维度上看似是一个弱点,但在适当的环境中,它反而会变成你的优势。幸运的是,在新兴的个性化时代,社会为人类取得有意义的成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环境。
我们在本书的写作中做了一些抽样调查,涉及内容包括为上班母亲进行职业策划、在大城市经营地下晚餐俱乐部,以及为助产士呼吁制定立法。如今,销售手工制作的苹果手机外壳、为寻找停车位编写应用程序、为宠物猫提供治疗、组织葡萄酒和绘画派对,以及为职业篮球队做数学作业,这些工作都可以谋生。由于人们具有各种各样的人才锯齿状模式,并且周围迅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职业机会,所以几乎完全可以保证你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个性的位置。如果你一想到要在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中寻找一个非常合适自己个性的机会就觉得望而生畏,那么请记住梯度上升的力量,它能让你把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做得更好。梯度上升中的数学原理告诉我们,这就是你攀登自己的卓越之峰所需要做的一切工作。
总结:锯齿状模式这种逻辑形式主义同样解释了如何将你的潜能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发挥自己微观动机的锯齿状模式,利用试错法寻找行动策略,让其适合自己的模糊优势所呈现出的锯齿状模式。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