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曾经在西昌待过多半年,跟当地的彝胞也算是接触过,读这本《西南边》里很多事很亲切。当时只知道彝族也分黑彝白彝,普遍经济条件差,从外在的角度观察,彝族的社会族群和现在这个社会还存在脱节。凉山自然秀丽,但山高路险,经济发展自然是跟不上节奏,民风保留受到外界干扰不如他地那么多。

《西南边》里的几个彝汉通婚家庭典型却相当普遍。夏医生是上海兵为了彝族姑娘曲尼阿果留在凉山,彝族姑娘沙马依葛钦慕夏医生却最终和另一个汉族医生走到了一起,汉族当地姑娘俞秀爱上了木略—这个人就复杂了,他父亲是被人贩子从成都劫掠到凉山,当了一辈子黑彝的奴隶,木略解放后通过平叛战斗成了英雄,最终当上了县长。
小说面铺的很小,只是围绕这三个家庭,彝族、汉族、整个社会实实在在就展开了。一个民族突然从奴隶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步是太多奴隶主迈不过去的,也是很多“奴隶娃子”不敢迈、迈不好的。几乎没有哪本书会如此贴近现实去描绘彝族的生活,特别是那个年代伟大变革时期彝族社会的转变。
如果说小说仅仅是描写了几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变迁,这样的文本就僵化了。太多的小说—文字优美体格标正—变成了一部部难以下咽的作品。如果说《西南边》的前半部分是黑白的教科书般的铺垫,那后半部分就是彩色的生活。记录历史不难,记录时代不难,记录生活才是真的难。古时大事皆有史官录入史书,考据历史皆有官方文本可以参考。但考据古时百姓生活,只能通过文学作品进行侧面研究,毕竟文学作品写实不是全部。《西南边》也可以称作是这样的一部作品,里面有生活,有鲜活的人物。曲尼阿果因为几名近亲的去世回乡修养,夏医生乱了阵脚和沙马依葛生了不该生的暧昧,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情愫。当夏医生幡然醒悟,去找寻阿果去弥补,这一路发生的故事,哪怕是环境,也是我们这些城市生人无法想象的。文字描绘出的景象和我在西昌山中所见相去不远,青山还是那个青山,但这个故事,我确实未曾想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