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读丨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作业设计——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一读丨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作业设计——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1:26 被阅读0次

    原创 马妍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1-10 16:12

    (本文约4277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摘 要】作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业和教学、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将作业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探讨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作业设计。重视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加强作业设计的多样性,重视作业设计的过程评价,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作业设计,单元,整体性,多样性,过程性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

    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在关注诸如朗读课文、抄写字词、诗文背诵等基础巩固类作业布置的同时,也在尝试改变作业的设计方式,为学生提供分层式的作业;尝试调整作业实施方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作业缺少整体设计。具体表现为作业设计不能与单元学习任务相统一,教师往往只看到作业与课堂之间表面上的联系,而对作业与单元学习任务之间内在的、深层的联系考虑不够。

    第二,作业的形式单一。具体表现为基础巩固类作业比重过大,作业的深度和个性化问题被忽视,作业往往缺乏思维的深度,对学生而言挑战性不强。

    第三,缺少对学生作业的跟踪评价。具体表现为作业评价考虑的多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全批全改,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关注不够,弱化了评价根据作业情况调整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作业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本单元选编的三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都是从外国文学名著中节选的,可以说,每一篇课文后面就是一部外国文学名著。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快乐读书吧”等板块也都指向外国名著的阅读。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会布置阅读外国名著的作业,但是这种作业的布置不免存在缺少设计、形式单一、评价简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根据单元学习任务进行作业设计,调动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习得阅读方法,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一、重视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从广义上来讲,作业泛指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在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围绕目标,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作业的内容、目标、类型与布置时机进行综合设计,重视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首先,站在单元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任务。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和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我们确定以“遨游外国文学名著,学写作品梗概”为单元学习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需要加强引导,不断启发,以培养其分析、比较等综合思维能力。六年级的学生虽然阅读过文学名著,但大多只是看情节,缺乏对内容的深层理解与归纳,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较为粗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从整本书角度概括出脉络以“观其大略”,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节选文段,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表达。从学情出发,结合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要求,我们将“编写班级文集《经典名著推荐书目》”作为单元学习任务。

    其次,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我们梳理出以下单元学习目标:

    1. 会写15个字和22个词语,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或谚语。

    2.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 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并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 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其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5.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6. 阅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7. 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8. 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版本意识。

    9. 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四部名著,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10. 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后,围绕单元学习任务“编写班级文集《经典名著推荐书目》”,我们将单元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进行统整,确定单元作业目标为:

    1. 能借助小标题、课文插图、作品梗概等形式,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 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学习,了解作品梗概的特点,并尝试写作品梗概。

    3. 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4. 借助课堂作业单《汤姆的性格特点图》及课后作业《我眼中的他》,尝试对人物作出多元化评价。

    5. 能做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6. 创设情境,自主选择书籍,借助作业单《制作图书ID卡》撰写作品梗概。

    7. 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形成个性化读书笔记,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8.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能形成自己的想法,编写成班级文集《经典名著推荐书目》。

    最后,基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设计本单元教学及作业框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四个子任务,在此基础上对本单元作业进行整体架构,围绕课内与课外,“三线”并行,共同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第一条线索是课堂作业。课内横向关联,围绕三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进行作业设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第二条线索是课后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一部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伴随课内学习,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对名著的情节、人物等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三条线索是单元作业。以四个学习子任务将单元作业划分为四个阶段,为单元学习任务编写文集做准备。“三线”并行,互相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

    二、加强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学段的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

    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中,笔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样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围绕单元教学任务和作业目标笔者设计了三类作业。

    实践运用类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课文是学习语言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不能过分强调对课文内容本身的识记和积累,而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通过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本单元学习任务二“跟着课本的脚步,感受名著的精彩”为例,这个任务主要指向三篇课文的学习,在作业设计上,突出了实践运用。在课堂作业设计中,围绕“了解梗概特点,学写梗概”“在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的过程中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目标,设计了“梳理情节图、人物变化图、人物性格特点图、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这些分课时课堂作业(见表1)。学生通过作业完成了把握情节、梳理梗概和评价人物的实践运用,习得了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从而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迁移运用类作业。本单元的迁移运用类作业是在单元总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将课堂上习得的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自选名著的阅读中,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学习支架。新颖的作业形式也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做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见表2)。

    习惯养成类作业。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编写班级文集《经典名著推荐书目》。这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作业,四个阶段的具体作业由以下内容组成:制订阅读计划、做个性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收获、完成习作、结合读书笔记设计排版、制作图书推荐卡、编写文集。学生在完成单元主题作业的过程中,落实了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理解,养成了适合自己的独特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方法。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教师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作业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制定评价标准,体现作业评价的过程性。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中,以任务二“跟着课本的脚步,感受名著的精彩”为例,根据课后作业,笔者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作业评价量表(见表3、表4、表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课后作业:课上已经读了原著中关于“流落荒岛”的内容。梗概部分还提到了“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四个重要部分,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部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及学生的反复练习。由于学生的阅读及笔记类型各异,在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可分类型评价、展示。

    《骑鹅旅行记(节选)》的课后作业:运用课堂上梳理尼尔斯变化的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去梳理自己所读的名著,如可围绕“变”“奇”“险”“趣”等进行梳理。本项作业重点在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师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现,尊重其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可在班级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分享有趣的发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后作业:运用课堂上评价人物的方法及图表,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读过的名著里的人物。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人物,所以在本项作业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尊重阅读的差异性,以分享为主,可以让学生补充笔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作业设计能力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讨,不断反思。

    (马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2年12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读丨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作业设计——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nv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