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是应一个听友的约稿。听友给定的主题是:因为失去过,所以不敢再拥有。
卢梭说过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呢?因为它很真实的描述了我们每个人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理问题的根源,即互为矛盾的追求,也就是心理冲突。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无时无刻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冲突之中。上次我讲的放下与拾起,其本身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冲突吗?而放下与拾起的冲突背后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关于得与失的冲突。关于这一点,我不止一次的思考过,反思我自己曾经做过或者将要做的事情,其背后的得与失。
打个比方吧,如果把我们面对的选择比喻成一个有很多分支的叉路口,每个路代表不同的未来和收益。到底选哪个好?选了任何一个,就意味着要失去其他所有的机会和可能。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三种方法:
一是选一个走下去,永不回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很深入的发展,但也意味着没有了其他的机会,再也体会不到其他路上的风景。
二是每个路都看看,只是这样的浅尝,是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景,只是永远不会有高峰体验。
三是在路口搭个帐篷,问问从每个路口回来的人,再做决定。这样做的好处是有,自己不费力了,问题是每个人的脑袋都不一样,听了别人的再决定的话,可能结果是更失望。
所以,你看,人生啊,无论怎么选,都没有完美的结局。我们都认可的一个真相是:任何事物都是正面和背面,两者永不分开。我们绝对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前方说我只有正面,没有背面。那这是绝对的自欺欺人。只有不存在的客体,才没有正反面,只要是存在着的客体,即使是透明的玻璃,我们也是要分个正反面出来。这些都表明,我们所有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选择。而且我相信,第三种方式一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总要往前走下去,你即使做那里一天不动,地球还是带着你跑了八万里路了;何况我们的生命里有多少时间让你在那里坐等呢?与其纠结得与失,还不如先往前走了再说。
当然,纠结既然有了,那还是要把这些疙瘩解开最好,这样才痛快。这里,我想到很多的寻求咨询的人,其内心的痛苦,也正是因为种种内心冲突所致,而且是长久的冲突。比如在这个单位里待遇很好,就是老板不好;或者觉得自己孩子很懂事,就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来,让人很着急,诸如此类。其背后都是一种心理冲突,这些冲突的背后其实也是得与失的权衡。
大家都想要完美,但是哪有事事都完美?好处都被你一个人占光了,想想都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接纳,既接纳好的一面,也要接纳不完美的一面;要积极关注,既要看到未满足的部分,也要看到已拥有的好处。
其实,如果一个人真正能领悟到这些,他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很多觉得总是自己最倒霉的人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幸运。所以,如何达成领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至于如何达成领悟,这里面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应对了。
有的人领悟快,有的领悟慢;有的是成长早期的创伤,有的是后期的习得;有的是天生气质更敏感,有的人是突然经历重大变故。
比如,可能有的人我的文章读个开头就已经明白了,有的人则读了一半,有的人则要读完。至于接下来就是如何修通的方法选择,反而不是那么困难了。就如同去医院看病要对症下药,症找好了,下药就是容易的多的事了;从心理学角度,大方向上说,可以是认知,可以是行为,可以是精分也可以是人本,可以是家庭治疗。
我顺便补充下,前面说的冲突都是指常形的冲突,不是变形的冲突。关于这一点,我在心灵鱼的第二期文章关于如何帮助身边痛苦的人有专门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如果是特别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我下面的信息可能更对你的胃口。心理学这个学科,是来自于西方的,从德国的冯特开始,哲学里发展出来的。但是里面的一些知识或者说是理念和中国的文化也是相通的。比如前面说得与失,两者是永远相连的,绝对的捆绑销售。这就如我们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就说明了心理冲突是永远存在的,无法消失,一个冲突出现了,一定会有新的冲突出现来替代他;因此获得自我的心理成长就很有必要,增加心理弹性和抗压力。
而且,在中国文化里,还有一个理念也很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我们经常讲要遵循天道法则。这个天道是什么呢?就是平衡之道,即有得有失,有失也必有得,从而达到平衡。
所以,得与失的共生,正是为了达到一个平衡。人的身体若失去平衡,则必然跌倒于地;人的心理若失去平衡,则必然坍塌于心。心理失去平衡,首先就是负面的内心体验,继而在行为上出现各种反常行为,长期发展继而导致或抑郁,或焦虑,或躁狂。其背后的本质都还是人类的本能应对:逃跑或者战斗。
关于这点我在之前催眠的文章里专门有阐述。这两种基本的应对,再派生出各种神经症,或者更严重的精神障碍。这正应了那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可以自己体会这里的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又是什么?
讲到这里,我想对于这位友设定的主题。是不是可以这样重新表述下:即使我们失去过,也同样可以再次拥有。如果不敢再拥有,那一定是没有处理好失去过的那部分带来的情绪和体验。也就是不明白,或者不愿意接受生活中得与失的共生。现在我还要再换个顺序来描述,即失与得;想想从失去的那部分中你得到了什么?问问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情结把你束缚在了那里?你的未满足的期待是什么?走下自己内在的冰山,如果这个部分理顺了,你就一定可以一身轻松的大胆往前走了。事实上,我相信今天的你也一定会有新的智慧来重新理解昨天的故事,故事停留在过去的时空里逐渐衰弱,你却一直在成长,但是你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当然,真正的改变一定是要经历内心的痛苦挣扎,必将要面对不愿面对的部分;然后成长中的阵痛一定比原地踏步的痛有意义。门就在那里,走不出去的,始终是我们自己!
当然这里的探讨,更多的是客观的分析。如何处理情绪这块,我给跳过去了,处理情绪这块,我更倾向在互动中处理的效果更好,而不能是我自己在这里主观的脑补信息啊。
最后我引用一下REINHOLD NIEBUHR的一段著名祈祷文送给大家:请赐我从容,以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请赐我勇气,以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请赐我智慧,以理解不同于我的。
作者:陈建,预约咨询微信greenerg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