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高考】仅剩50天文综如何抓住重点快速提分

【战高考】仅剩50天文综如何抓住重点快速提分

作者: 丁爸_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09:19 被阅读148次

对文科生来说,最头疼的如果不是数学,那一定是文综了。文科综合,可以说是文科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高考中区分度非常大的一科。地理、政治、历史知识点多而且杂,很多同学们记了之后不是忘记就是搞混,现给大家分享一些考试技巧、记忆技巧,运用起来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后面还有文综主观题的制胜秘诀”。

一、首先要说一下,对待文综的态度。一轮复习时候可能文综老师经常说要重视文综,但是我们常常重视不起来。

就全国卷而言,三科题目三百分,选择题一个四分,可以说是文科生所有科目中“含金量”最高的选择题。而大题更是需要大量知识点支撑,是对知识储备和写字速度的双重考验,并且主观色彩都很强,想要真正拿到分数,还需要熟练运用的技巧。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次训练时,选择题错个七八个很正常,但是总是有人在这个时候只错一两个……所以说,要趁着现在赶紧练选择题。而且尽量要做到文综三科不偏科。文综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背书,在时间还相对充足的时候,赶紧背书。不要说没有时间,晚上睡觉之前你躺在床上一定不会立即睡着,这时候可以想想一天的文综主观题答案和知识点……

有的合卷早的学生,在一份份套卷的碾压下找不到提分的方向,而合卷晚的学生,却又还没来得及适应文综的考察方式。当文综合卷后,所有人都会经受打击。这非常正常。而且,每个人受打击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答题顺序。

选择题一般来说建议同学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顺次作答,不要跳过一科。要学会“先易后难”这是肯定的,譬如历史模块的题目如果在读完三遍之后还是没有头绪,可以果断跳过。

一般来说全部选择题应该在35-45分钟之内完成。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回答完全部选择题后就涂卡,同时在涂卡的时候,即便之前有因为不会而跳过的题目,也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知识涂上一个选项,以免后面忘记而空着。

大题也应当按照试卷顺序依次作答,可以做出适当调整,比如说建议大家将选做题放到前面完成,因为选做题一般难度不会太大,得分率高,如果最后因为时间不足而没有做的话,实在太过可惜。具体顺序可以根据考生自己的习惯调整。

第二,一定要养成分条分点,段落化序号化的好习惯。

每一条答案之前必写序号,且序号一定要明显。

此外在历史或地理作答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加上提示词,如经济、政治、文化等,使答案的角度更加鲜明,便于阅卷老师给分。

第三,定时定量完成套卷练习。

很多同学可能会由于紧张的学习时间的限制,选择将整套文综套卷拆分在不同的碎片时间内完成。这对于突破某一特定题型当然是有一定作用的,可是如果想要提高文综套卷的答题水平,还是应该坚持在150分钟内完成足量的题目。

第四,仔细对照和分析答案。

就全国卷而言,由于真正出标准答案的老师中不少是大学教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高中课本并不完全相符,所以全国卷标准答案往往有很大比例是时政的语言。但是在真正判卷的时候,会对答案进行调整,仍然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采分点。

所以大家在比照答案的时候,一方面一定要去咨询老师,真正的采分标准是什么;另一方面也要积累高考答案中的时政词语。

第五,练习时以往年高考真题等为主。

高三前期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和练习模式,但在高三后期还是建议大家以高考真题为主。

首先可以将历年的全国卷高考题整套完成,其次可以选择前几年各地的高考题——譬如海南省的文综卷子,就很有前瞻性,往往会被此年的全国卷借鉴。

如果各地真题也已经练习过了,那么可以选择各地市一模、二模等模拟卷,总体来说出题水平也相对较高。

还有一点,在考试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度的紧张。

文综试卷这几年题目越来越灵活,阅读量越来越大,考生需要回答大量的知识点,阅读大量的文字,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从一开始答题就以紧张而沉稳的冲刺状态来回答每一道题,这样才能把全部题目答完、答好。

同时,考生要能够恰当地把握时间。一般来说,要做到35-45分钟之内完成文综选择题,剩余的时间基本应当平均分配,当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

二、文综记忆法

政治知识高效记忆法

一、图示记忆法

通过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图示记忆法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强”。图示分为直观图示和逻辑关系图示两种。

直观图示的设计步骤是:

1.根据要记忆的概念或原理的内容选择一个易于用图形表示的例子;

2.抓住例子与概念、原理的相似点设计图形;

3.组织说明图形的文字。

逻辑关系图示的设计步骤是:

1.找出理论所包含的知识点;

2.按照理论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简单的文字、线条表示出来。

二、列表记忆法

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的材料进行对比或对照,从而记忆其特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记忆方法。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比较表、统计表等。

列表的主要步骤有:

1.根据记忆的需要首先对材料进行分类,看其适合编制哪种类型的图表。

2.查找和归纳材料的主要特征、特点,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点。

3.按不同类型表格的规格和形式编制表格。

4.按照表格内的基础上,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

运用列表记忆法不必专门去死记硬背,因为往往一张图表整理出来,脑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记。

三、概括记忆法

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性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删繁就简,高度浓缩,提高记忆效率。

运用概括记忆法的具体办法有:

1.用语缩略。对于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予以简化和省略。

2.内容凝聚。内容庞杂繁杂的材料,可以从识记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字眼。

3.重点提示。把材料进行综合归纳,将重点标列出来,作为记忆的提示。

四、规律记忆法

寻找和推导记忆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加以记忆的方法。由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只要抓住事物的这一共性,就能联系个性。

五、提纲记忆法

提纲记忆法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概括性和条理性。

一经过目,印象深刻,这是其直观性;化繁为简,转多为少,这是其概括性;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这是其条理性。写提纲就是要写出材料的主要脉络。

六、趣味记忆法

兴趣与记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学习材料和要记的东西本身的直接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有效记忆的内在动力。

具体做法是:

1.把某些学习材料编成便于记忆的故事、歌诀,或赋予其具体的直观的形象;

2.围绕学习材料组织专题讲座会、答辩会,组织各种知识竞赛;

3.对于兴趣索然而又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突破一点”,以期带来全面的兴趣;

4.用诱导的方法调动兴趣,并以适当的进度维持兴趣。

七、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八、自测记忆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自我复述,自问自每件事。其作用首先可以确切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及时发现没有学好、没有记牢、容易混淆搞错的地方。

模拟自测的程序是:

1.选好自测题。重点选择自己的弱处。

2.挑选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如两个小时)象正式考试一样不看讲义、笔记、独立完成。

3.自己阅卷,自我评分,检查记忆遗漏的部分。

九、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是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要做到真正理解记忆就必须做到:

1.对识记材料要分析综合,真正弄清内容的实质;

2.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在运用中重复已经记住的材料,使理解不断加深。

十、歌诀记忆法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

歌诀记忆法的功能体现在:

1.歌诀要能抓住记忆材料本身的特征,反映材料本身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2.歌诀要符合自己的记忆任务。

3.歌诀本身要自然、简洁、容易上口,有节奏感、音乐感。

地理知识高效记忆法

一、浓缩记忆法

即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知识主要特征,用简要的语言高度浓缩,然后再展开记忆。

比如:对于洋流流向,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向,南半球逆时针流向(可浓缩为“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流向(可浓缩为“气旋型洋流”)。

再比如,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可概括为“高高低低”即:无论南北半球,如果某地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某地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

二、字头与谐音记忆法

字头记忆法即把要记忆知识部分的字头排列起来记忆,应用时再展开,引出整体内容。这种方法对于记忆需要排列时间或空间位置顺序的知识很有帮助。谐音记忆法是将地名、物产、数据等枯燥乏味的内容编成有趣的语言,便于学生想象,达到“记中乐,乐中记”的 艺术 效果。

比如:俄罗斯西部两条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是:伏尔加河、鄂毕河,可以采取这两种方法,记忆为“富了”。再比如,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采用“铁哥们”谐音记忆;德国的主要 工业 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采煤工业、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可以记忆为:计(机)划(化)采访钢(一位名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可采取谐音:爸爸四十八岁。

三、形象记忆法

即借助人的形象思维,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构成某种实物、数字、或几何图形,然后再进行记忆。形象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在复习中国政区轮廓时,把各个省区的轮廓归类为人们熟悉的人和动物形象,如广东省形似一个象鼻,象鼻延伸的方向是南海,所以称之为“伸进南海的象鼻”;辽宁省形似一个逗号;广西形似树叶;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云南像开屏的孔雀……。

这样,在谈笑之间掌握了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四、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比较记忆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从而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启发了思维,在比较中了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正确得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和联系,并理清地理事物的 发展 过程和趋向,这样提高了认识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中国地理中,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秦岭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上,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地为主等;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下,温度带是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等。

通过这种方法对比,不仅获得了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融 自然 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体,达到理解性巩固。

五、联想与理解记忆法

关系联想、理解

根据某些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性质、成因等方面有联系,可通过联想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联系,想到亚马孙河,由于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物种丰富,但是破坏严重。再如,根据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对流层的三大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热),容易导致大气的对流运动,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内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造成复杂而多变的天气现象。

聚散联想、理解

聚散联想、理解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 规律 组合到一起的记忆方法。这样,触类旁通,扩大思路。

例如:地理环境中的循环包括:对于地理环境中的循环,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生物循环、水循环、土壤养分循环;由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引发的季节变化知识点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季节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季节移动、天气特征的季节变化、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季节变化、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工农业的季节变化、极端气温分布的季节变化、气压中心分布的季节变化等。

六、图文结合记忆法

地图是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地 理学 科能力。

比如: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风,这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气温较高,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于是形成西北季风。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

再如:从《中国地形图》联系到《中国的人口、民族分布图》,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偏远山区等。

七、概念区分记忆法

许多地理概念知识相互之间的意思比较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将它们集中在一起,严格将其区分开来。

例如:轮作、轮牧与轮荒的概念不同,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轮牧指划区轮牧或分区轮牧的简称。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轮荒指一种古老的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后,表土流失了,肥力衰退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开荒的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

历史知识高效记忆法

一、等差数列记忆法

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例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家每户人间、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的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例如《南京条约》内容可以基座“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款税,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法

例如:“春秋五霸”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谐音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齐桓采松香,钜断秦木留楚桩”。用谐音法还可以记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七叔含烟找围裙”。

五、口诀记忆法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内容: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页,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用口诀记作:洪秀全、拜上帝、太平天国起义;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南京定都换了天。

六、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的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七、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

例如: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园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相同,19的2倍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汉,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Ian,鲁迅诞生于1881年。

历史主观题制胜秘诀

知识点背下了,考试如何运用是关键,小编对主观题中常用的词语进行了整理分析,赶紧看看吧,保存起来留着慢慢用.

(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

"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

"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

"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

"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

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

二是简要。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

(二)、背景、历史背景、原因、社会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条件、前提条件、前提和条件,此类常用词语多用于选择题、问答题中。

背景,一般是指一历史事物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

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当然,这也是不是绝对的,如"抗战为什么能胜利?"等,原因就不仅仅是"必要性"。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的界限较为明显;

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不过仔细推敲依然有细微的差虽,"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些,在论及成败时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历史背景"与"背景"本质是一致的,在这里"历史"并无实在意义。"原因"与"社会原因"、"基本原因"其实也是一回事。"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相对的。

前者是根源性、本质性、决定性的原因,一般应在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中去寻找;后者则是因果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导火线之类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导致历史事物发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单项选择题中,与根本原因没有多大区别。客观原因是相对主观原因而言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凡是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的原因就不是客观原因。"前提",本来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断。前提条件,也就是先决条件,若干条件中主要条件。前提和条件,实际是指主要条件和其它一般条件。

(三)说明、表明、体现、反映、表现、意味

"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体现是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现象。表面的能能直接看到的现象的东西决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表现,则指历史情况、历史史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 "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

(四)联系、结合、据、依据、根据

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一般设问形式是"联系(结合),分析(说明)……"。……结合(联系)的对象,实际是作为分析(说明)问题的背景、依据而存在的。

因而,重点在分析说明的事物而不是结合(联系)的对象。这类设问中,"联系"、"结合"也可以换成"依据"、"根据"、"据",题意并未发生变化。

(五)性质、实质。

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是事物、问题的实在内容。二者都有本质的意思。

就问题来看,实质就是性质,性质就是实质,完全可以替代。但究起来,两者在本意上、使用范围上又略有区别。性质,着重于区别,定性于是什么;实质着重于去虚,定位于实际如何;本质着重于寻根,着眼于固有。

(六)效果、结果、后果、成果、成绩、结局。

这类用词,其实都是指某种事物、某种力量、某种做法、某种态势、某种因素产生或发展的阶段或是最后状态。但在使用的范围,表达的感情色彩以及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区别。

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果)。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以及结果如何?……"(1995年)……后果,多指坏的结果,但在高考命题中也不完全如此。……结局也可以说是中性词,可以是好的结局,也可以是坏的结局,在这点上与结果相似。但是,结局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最后的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态势。

(七)意义、作用、影响、地位。

这类词在历史试题中,用得较多,而在历史教材中则用得更为频繁。意义,就是价值、作用,而作用是指对人对事所生产的影响、效果。影响是指对人对事所起的作用。如此看来,三者的意思大致差不多。

而从适用范围看,意义较之作用、影响要大。大凡涉及意义,一般都包括性质、作用、影响、结果、评价、经验教训等,教材关于意义的叙述,基本上也是如此,而在高考试题中,却不一定是这样。

(在高考)历史问题中,意义、影响、作用,三者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地位,是历史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历史变化中所处的位置。就其适用范围来看与意义相当。

(八)经验、教训、认识、启示。

这类词,就其主要意思来说,都是人们从实践包括成功的实践、失败的实践中得来和知识。经验,是实践成功后得到的认识,……

教训,是实践失败后得到的认识。……。认识,本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即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反映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的联系的认识。

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启示,是人们受某种历史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


三、文综考试技巧

文综在高考中是一个“大头”,如何在巧妙在文综上涨分,这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我们来看看文综各科得分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政 治

1、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政治科目可以算是一个纯文科科目,它的知识内容都需要靠学生平时的背诵记忆、系统整理。在面对高考这样一个大战役时,不得不再次提到的一点就是“审题”、“审题”、“审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较为熟悉的题目,不能光凭感觉去解答,对于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多花一两分时间去审题,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出题的含义。

同时,在解题时,应当将一些关键词、观点术语等放在最前面,再根据观点展开阐述,当然在进行观点阐述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使用题干里面的信息,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答题要规范,最好是分点有条理地阐述,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符合政治课本规范要求。

2、综合穿插考点,宁多勿少

许多政治知识是有一定连贯性的,因此在出题过程中,老师喜欢将其融合进一个题目里。考生在经过认真审题后,要找出题干中的“要点”,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的知识点来解答,方有可能拿到全部的分数。

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宁多勿少”,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答案,建议考生也写上去,万一这恰恰就是出题老师期望的正确答案呢?俗话说:“瞎猫碰到死耗子”算运气,你的运气不会比“瞎猫”还差吧!

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综合主观题答题时,有意识的将多个考点进行穿插,分点清晰的阐述自己的内容,且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历 史

1、主观题多角度阐述

历史高考试卷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为了在历史主观题上多得分,建议广大考生尽量多写。这里的多写,不是指将一个点深度阐述,而是指要围绕主观题的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最好是分点有条理的阐述,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一建议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阅卷“踩点得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的基本原则。

2、利用好非选择题材料信息

除了主观题以外,历史考卷上的选择题也是考生必须翻过的一个“高山”,但是高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之多,覆盖面之广,想要完全掌握,真是一项“大工程”。

阅卷老师当然也不会疯狂到细分到每个重要知识点一个选择题,出题时也是有所考量的,通常从主观题的材料信息中,可以找到几个选择题的答案,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因此,建议考生要仔细阅读非选择题的材料信息,联系前面的选择题,寻找需要的、有用的知识点,涨个几分不是难题。

地 理

1、多用试卷上已有材料

在地理科目高考时,审题依然是关键,可以从已有的材料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排除选择题中的其他干扰项。同时,在进行主观题解答时,语言表达要有条理、专业、书面,不要过多使用“口水话”,想当然的泛泛而谈。

当然,出现在试卷的已有的材料信息,有些就暗藏了答案,只要仔细审题,就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

2、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都说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是除了数学以外的第二个“理科学科”,那是因为地理相对于历史、政治这样的纯背诵记忆的科目而言,还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进行计算,才能获得高分。

地理试卷选择题在前面,主观材料题在后面,遵循“前易后难”的出题原则,一般学生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基础选择题上,尽量把能得的分全部拿下,在进行主观题解答时,时间较为紧张。

其实这样的时间分配有点小问题,因为地理科目较偏理科,主观题很可能需要计算,因此安排30-35分钟时间解答主观题较为合适。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条理要清晰,用语专业化,避免出现错别字,因为这也是阅卷老师的一个“扣分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高考】仅剩50天文综如何抓住重点快速提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om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