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二月的第一天,十一月过去了,走的悄无声息,然后是十二月不知疲惫的到来。
记得十月结束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日记,每种事物的终结都会带给人莫名的神圣和庄严感,想起了日本电影《入殓师》,入殓师是一种民俗中的职业,为死去的人整理妆容,使其安然入棺,一股阴气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体面的职业,然而死亡却让人折服于最后一个仪式的肃穆庄严,以及望着生命的逝去,生发出人心底深处的哀歌。
说到这,想起来2018年要来了,2017年又要结束了,老子说:有无相生。谚语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提前期待着新的一年,新的元旦。
最近看了两本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前者很严谨,各个论述与观点后标注着史书的记载出处,王小波自引自述,观点逻辑清晰,从前到后,骂人都让你觉得骂得好,我把收获总结了两点,记下来。
第一点,道德不是制度的根基,理性不是想当然。
我们从小学习英雄人物勉励自己,认识昏君败类警示自己,包括现在网络舆论力量逐渐强大,网民在秉持着绝对正义感的时候,对社会吹毛求疵,反复思考问题关键所在,朱元璋给明朝确立了文官制度,重文轻武以防止臣民造反威胁统治,文官制度下的灵魂是孔孟,程朱的伦理道德,而当伦理道德成为了隐形的制度之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成了形式主义的奴隶,丝毫不敢逾越过界限,统治有了界限,臣民有了界限,而道德的软弱无力(深层次的软弱)也引发了社会漏洞的出现,所以明朝亡了,各个原因中,这不得不算是一个。
就像今天热点事件引发公众关注,我们被灌输的行为准则中,道德是完美无瑕的,任何一点老鼠屎都不可取,因为破坏了白米粥的洁白,怎么看都不舒服,这就引到了第二句话,理性不是想当然,我查了一下想当然这个词的意思,说是完全信服于自我的观点,把其当做客观事实真理看待
这个社会需要美好,这是客观真理,这个社会存在着不美好的成分,这也是客观真理,所以,这个世界必须美好,这就是想当然了,我并不是想通过这段话痛斥社会多么丑陋,这太幼稚了,而是证明接受是一种客观的正确,不是你很无奈,只是你,从小就被骗了,被骗之后,学会了给别人数钱
第二点是领域之间的扩展与连接很重要。
王小波是学理科的,懂点数学和物理,还喜欢编码写程序,我也是学理科的,纯物理,但我讨厌程序,身边一些老师在做前沿的科研研究,他们偶尔兴致来了在课堂上闲扯几句,讲到科学史,以及科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让我开阔很大的眼界,这学期有门课叫做《非线性物理》,讲混沌学,一门靠近这个世界的学科。曾经用phyon和数字公式画出了自然界中的叶子,粗糙点看,能够和照相机记录下来的相比较,科学和哲学都在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越靠近,越奇妙,科学有结论,也有个瓶颈,哲学有结论,有没有瓶颈我就不清楚了,大抵应该是相似的,从一个方向看不到的,另一个方向或许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喜欢物理,也喜欢文学,同时引发出了研究哲学的小兴趣,读了王小波的文章,的确受益良多,也真的让我看到了,跨领域之后的回归,知识体系的宏达和细腻。
第二点就这么草草结束了,需要探索的很多,不够细致和具体化,这里加句题外话,社会需要一本《万历十五年》,而它的推动者,则该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读史以明智,读混蛋的书以发现自己有多混蛋,这总结太到位了,明天周六,十二月的第二天,晚安
2017 12 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