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深深浅浅之间2

作者: 二月兰的青青牧场 | 来源:发表于2021-08-13 07:46 被阅读0次
    多美的山路,对生活其中的人还觉得美吗?

    读书,深深浅浅之间2

    文/二月兰

    20210813  星期五  阴雨

    农历七月初六。天阴沉沉的,又将是静心听雨的日子。无端地想起那年北京行,在天坛听雨的时光。暴雨如注,被困廊下,雨滴翩跹,雨声如歌。汶儿的《天坛听雨》,记录了这难得的记忆,想起来恍如昨日。

    再记下今日小来鸡汤,努力修炼:接受现实,不强求;改变自己,不抱怨;放下过去,不计较。

    这段时间,我再度思考码字的意义。没有同行的伙伴,涂鸦全是自言自语,思维难免单一与狭隘,语言间不乏戾气与负能量。想起在线写博客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伙伴相互鼓励,携手同行。

    某年,朋友“梁下君子”搞教师节庆祝活动,他逐一给有交集的伙伴们写颁奖词,我获得的是“绿色环保”称号,赞扬的便是我不拘泥于环境的逼仄和旁人的那些鸡飞狗跳,埋首耕耘,够绿色,够纯净,够环保。

    现在呢?我觉得自己离那份本色与绿色渐行渐远,这不仅仅是年岁的缘故。有些话不能说、不便说,也说不清楚。囿于环境,囿于他人,有的是自我的困顿,没有的是心灵的自由。“改变自己”“放下过去”,这是我亟待改变的。我需要这样的自我修正。

    远方的家

    继续读培东老师。在“怎样写诗”的课堂上,培东老师顺时而教,借诗而作,令人心动,引人共鸣。

    开课伊始,诵读热身,他请学生从第一单元中选一首献给共和国的诗歌;然后以《秋叶》为媒,读诗,品诗,改诗、写诗;从写诗起步,集体创作《秋天来了》;再仿写“假如我是一枚秋天的叶”。写诗,读诗,荐诗,攀登了读诗、写诗的又一个台阶。

    与其说这是一堂关于怎样写诗的写作课,不如说这堂课就是师生共同创作的一首诗。所以他坦言:“我不是来教写诗的,我是来和你们一起寻找诗歌的,我们要领略到它带给我们的无比温暖与美好的感觉。”

    在培东老师的话里,我圈到了一个关键词,找到了他与众不同的密码:“寻找”。寻找诗歌,寻找语言的密码,寻找与学生沟通的密码,一切便都迎刃而解了。这是何等尊重的姿态,对文本、学生及自我没有俯视与仰视,只有平等的对视,是真正的彼此成全。

    培东极善于借力实现教学智慧。课堂是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制造”出别出心裁的设计,文本解读也不靠标新立异出彩,课堂教学需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似极简的课堂设计,恰是最智慧的教学选择。从平淡中走向深刻,在自然中生出七彩。

    “善于借力”见智慧。在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就由现场的一个意外开始,某女教师因为紧张东西掉在地上惊呼起来,影响到了台上即将上课的学生。培东老师说:“听,这就是我爬悬崖时,‘我’内心深处的那声惊叫,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心理示范,这其实就是作者童年时遭遇过的那种惊吓……”

    我们总是挖空心思地设计导入,设计要别出心裁,追求的效果要一鸣惊人。可培东老师却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巧借小意外干净利落地进行了导入。这样的顺势而为、信手拈来,在他的课堂上随时发生着,应该是他“浅浅地教语文”始终追求的不落痕迹。这样的课,虽浅尤深,如鱼之熟水。他轻贴学情,因势而导,文本烂熟于心,点拨游刃有余,理念坐实课堂。

    培东从来没有忽视学生,因为语文教学是“人学”。“心中有本”是教学的基础,“目中有人”才是教学的根本。他的课多是借班上课,但是他的课总能从学情出发,从一个个利于教学的情境开启,低起点,小步子,螺旋式,引学助学。他的话语交流充满魔力,善于激学,学生乐学,最终实现由浅入深的思维、情感和素养的进阶。

    “从来没有忽视学生”,这一点更让我心动。《神的一滴》的课堂已经呈现过他的引导功力,这里不赘述。更准确地说,这个课例也是他心中有人的典范。经验总是让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没有耐心去倾听与引导。这一点真的需要引以为鉴。

    “每一次思考,代表着一次成长。”我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焕发生机,再现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深深浅浅之间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qd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