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句话的启示

三句话的启示

作者: 朱敏_5fb2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5:55 被阅读0次

彭萦《2018 年,一个创业者在朋友圈的 286 条反思》第244条写了三句话:把每一句我不会都改成我可以学。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很有道理,我也建议每一个人认真去学、照着去做。

把我不会都改成我可以学。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事不主动,喜欢推三推四,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他会用各种理由推掉,其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我不会。乍一看,很正常,我不会又能咋地,我做不了。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想做,确实是因为我不会。这个挡箭牌为自己挡掉了许多事,好象自己占了不少便宜似地。我认识下属单位的两个年轻人,小李名牌大学毕业,小张一般大学毕业,同时进的单位。小李经常拿自己是名校毕业的当回事,平时和大家也不太处得来,最大的问题还喜欢挡事,经常以这事不是我们科室的事,不是我的事,把科长交代的事推掉。时间一久,大家对他便有意疏远,科长因为叫不动他,许多事也不叫他干了,最后小李就成了单位的摆设,被晾在了一边;小李和他相反,不管是领导交代的事还是同事交代的事,有时甚至是其他科室找他的事,他也没二话。一次,领导让他去做一个统计,尽管他以前没有做过,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边干边学,最终顺利完成,得到领导的肯定。小李年年民主评议优秀,时间不长担任了副科长。同时进单位的两个人,本来起跑线差不多,可因为干与不干、学与不学,最后的结果完全两样,优势的失去了优势、劣势的反而争先。改我不会为我可以学,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作为、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个人所有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没有人天生就会。我们单位有一位同事,学历很高,所学专业也很僻,可现在天天写材料也溜得很。如果他说:我不会写,我是学专业的。行吗?当然不行。什么事都得要学,不断学不断练就会有长进,最后成为行家里手。

把随便改成听你的。随便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用到,有时是脱口而出。爱人问:晚上吃点啥?我答:随便。爱人问:周末去哪转转?我答:随便。以前我也觉得这样回答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想来还是有问题的。首先,对方征求你的意见,对方需要的是一种反馈。显现“随便”不是积极的反馈;其次,“随便”表达的是一种没有态度的态度,吃啥都行,去哪都行,相当于我不知道吃啥,我不知道干啥,这个时候,如果你真没有态度用“听你的”表达这层意思则更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有些时候,对方往往是有态度了,只是需要得到你的确认,用“听你的”回应对方,对方往往会更加开心。最后,“随便”用多了会让人与其人生态度关联,似乎你干什么事都是可以随便的,显然“随便”这词这时就不是褒义的。随便改为听你的,更多地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平时要注意有意识地改口。

把听明白了吗改为我说明白了吗。在部队的时候,最常见的是在布置一项任务后,问一句:同志们,听明白了吗?这时回答的是洪亮声音:明白。其实,真明白假明白不得而知。把听明白了吗改为我说明白了吗,改变的是一种态度。听明白了吗,是一种俯视的态度,背景是:我在说话时,你要好好听。而我说明白了吗,体现的一种平等关系的问询,更亲切、更温暖,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好处是更容易与对方拉近关系,布置的任务对方更容易明白和接受。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让对方复述一遍,不致于使对方理解有偏差。

三句话,都是从自我出发:我学、我听你的、我说明白了吗,都是积极回应的方式。这提示我们,许多事,更多地要从自我找原因。对方的喜怒哀乐情绪很多情况下,是由我们自己的言行所导致的。这里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试着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要素去沟通,学会去感受、倾听,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是另一种美好的情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句话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s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