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青年:以此为起点怎么做呢?
哲人: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被讨厌的勇气》
昨天所说的共同体,包含了过去、未来、人类社会、花鸟虫鱼、非生物,可以说是从古至今的整个宇宙,其范围过于广大,反而容易让我们产生距离感,于是哲人就从最小的社会单位“我和你”开始讲起。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社会就存在,共同体也存在,但即使是两个人,我们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共同体感觉。
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沈世钧与许叔惠在一起谈天,然而他们只是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搭话,并没有真正的交流。
世钧那时对曼桢有些不同,朦朦胧胧间并没有确定自己的心意,只是偶尔想起曼桢,有意无意会提起她。
这一次谈天,世钧话刚开头,说曼桢人品不错,叔惠接了一句,继而话锋一转,到了自己身上,开始分析自己个性中的复杂之处,世钧坐在一边,默默想着曼桢。
叔惠这里就是典型的对自我过于执着,从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同样的世钧也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对好友的性格分析上,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相同场景。
这部小说中还有许多类似场景,两个人在一起,但是心思各异,根本无法构成共同体。曼桢为了孩子嫁给了烂人祝鸿才,世钧与翠芝小孩子胡闹一样结了婚,他们都无法在婚姻中找到共同体感受,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更复杂,但基本就是他们无法从爱人的角度关心对方。
那我们加一个前提,两个人相处,如果你想有共同体感受,那么就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多去关心对方。当然,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不代表失去自我,更不代表全身心只在乎对方。
#读书有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