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时间去证明

让时间去证明

作者: 王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7-01 00:13 被阅读43次

    旁边的同学要么就是出国读统计,读金融工程,读人工智能,读商务分析,要么就是深研院,五道口金融,或者本校金融硕博,感觉大家都很厉害,也很有勇气。反观自己,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懦弱太没有主见了。虽然说我确实没有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实习也没做过,说是讨厌金融实际上应该是了解不够,不深,没有好好学,然后就自己把这条路堵死了,说是不敢学商务分析,不敢学统计,也只是觉得自己没有编程的能力,但旁边的人,比我差的有的是,好歹我也排第六,排15的都敢报商务分析,我为什么又退缩了呢?说是不想出国,实际上也只是觉得出国花费太高,虽然我家还是可以承担得起,但回国工作也并不能占到绝对优势,而且这些工作都是朝五晚九的体力活和脑力活,我真的能干得了吗?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自己这么没信心,但是对自己得到的东西又那么不甘心,即使这样,明知冒险一次也许就会有更好的结果时,我还是不敢踏出那一步。这次夏令营选这个项目的博士也是,归根结底和我从小怕老师(畏惧权威)有直接关系,我很明白,这是双向选择的过程,老师需要有很好的学生给自己打工,这样才会有高质量的论文,我知道我很符合这个条件,所以老师会提前两个月就一直提醒我报名,还帮我改材料,让我有两篇三作和四作的paper。但是我真的喜欢这个领域吗?我不知道,一开始我觉得以后不用接触数学和物理很开心,因为我真的担心自己hold不住,但是后来就觉得恐惧,从小就是理科生,突然让我读文科,我真的有点难以转换,我无法想象没有公式没有严密推理的验证过程。但还有什么去路呢?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难道不抓住吗?我又觉得自己的水平,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已经是奢求了,为什么还要想自己想做什么呢?昨天,又突然觉得读博之后就没有退路了,我现在努力一把也许还能去个厉害的咨询公司,做个到处飞的貌似光鲜的正常的(双引号)工作,但读博之后,基本不可能去公司工作了,只能去任教,但国内哪个大学会招收没有海外背景的博士生当老师呢?不存在的。于是我又想,既然我要读博,为什么不出国呢?出国读博不用花多少钱,还有个很不错的文凭,回来可以大学任教…然后再一想,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傻没有报一个硕士呢?就可以用博士垫底了呀…

    这是我十天前(6月20日)在微博上发泄的一些负能量,今天再看,观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天在教室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听班级第一说着自己的迷茫与不解。她说,很多人都没有好好思考什么是自己最好的道路,没有好好思考人生应该怎么走是最适合自己的,就匆匆忙忙做了决定,完全没有很周全的打算,比如这次管科硕取消后,一些人就仅仅因为没有了硕士就去读博士,或者就直接工作,也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或者是否有资历去工作。

    听到她絮絮叨叨说这些的时候,我是觉得有些不舒服的,因为我就是属于那类“因为取消了硕士去读博士”的人。但后来一想,也没必要觉得有什么不舒服。

    人生真的有所谓最适合自己、最好的道路么?我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人只活一生,大多数人在专业选择结束后,或者是大学毕业后就决定了退休之前的道路,很少人有机会接触不一样的东西。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最好,人们所说的最好的道路不过是当前环境下当前心境下足够好的道路。就算是尝试过多条道路的人,也无法确定地说哪一条是最好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的付出都不同,量变导致质变,也许某一条不怎么好的道路再坚持几天就能成为最好的道路也说不定。而最好的道路更有可能是人怎么都走不到的,毕竟路有千千万万条,人只有两条腿。再说,不同人评判好的标准又有不同,究竟是收入较高是好,还是受人尊重才是好?究竟是生活清闲是好,还是奔波忙碌才是好?而你认为的最好的道路究竟是因为你真正感兴趣,还是只不过是习惯了这样的路途懒得改变?

    既然人难以找到最好的道路,那为什么还要用这个来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呢?我们这些人,二十多岁的年纪,没有孩子需要照顾,没有父母需要赡养,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为什么硬要给自己加一个精神负担呢?或许我现在说的所有的话都是不得志者的自我安慰和自我嘲讽,或者是对生活过于乐观的盲目。确实,我选择读博的初衷多是被逼无奈,但被逼迫一定是坏事么?十天前的我会很肯定地说,是的,但现在我想说,不一定。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上学术这条道路,我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一样,保研到本专业的硕士,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或者外资企业工作,工作到五六十岁退休。这几乎是一条毫无悬念的道路,但因为没有了硕士,我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选择,并且意想不到的不光是学术道路,还是文科的学术道路。这个选择很大胆,大胆到我自己都很难接受。但接受了之后又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都是改变,反正都是冒险,冒一个大的险试试看又如何呢?本来我追求的就不是什么深度,因为我知道追求深度的前提太高,爱好+能力+韧性+运气……我还没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在广度上开垦也没什么错吧?

    还是那句话,最合适的路难找,比较合适的路也难找,我自然是羡慕那些一开始就找到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领域开垦的人,也羡慕那些无所谓兴趣只要选定方向就坚持到底的人,还羡慕那些不断寻找哪怕不断碰壁也不气馁的人,而我不属于任何一种,我既不甘于平凡走一条毫无思考的道路,也不认为我有足够的资本可以不断尝试直至找到自己的所爱,这也许是我少有的几次尝试之一。但退一万步说,失败了又如何?用五年证明一次失败是失败吗?我不这么觉得,五年时间确实不短,但这五年我并不是浪费时间,至少这五年我可以读很多书,看很多风景,多了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体验。是的,这五年时间,黄金的年轻时代,对于我身边的很多人来说,已经开始积累资本,有的甚至可以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我承认我也羡慕,甚至有些嫉妒,但为了这些物质奋斗一生又是为了什么呢?生活太忙,就会浮躁,浮躁就容易忘记本心,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最初的愿望了。

    刚才一瞥看见之前整理的鞠老师的鞠式三定律。

    好了,怎么从上海到北京?

    第一,跑快跑慢没关系,关键是在跑。

    第二,方向是对滴。

    第三,不能犯规出了跑道,死掉了。

    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很棒的总结,但前提是身在上海的我懂得自己最后的目的地是北京。而我现在漫无目的,就像是在迷雾中找寻。我明明可以选择已经有很多人走过的大道,去往很多人向往的目的地北京,但我偏偏叛逆,偏偏不服,于是我经过苏杭,路过南京,甚至深入西藏,跨过内蒙古。也许我最后的停留地不如北京那么好,也许我一直漂泊不定,但又如何?游览过的风景都是我的财富。我一直觉得人的存在并不是靠肉体来证明,而是靠记忆来证明。自己的记忆,别人对自己的记忆,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的存在。如果有人记得你,你就不会死去。我不认为我可以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人,不认为自己可以被全世界记住,被记录在史书中,成为历史长河中少有的可以闪闪发光的那颗星星,但我也许可以被一些人记住,也许可以被一些人敬重。

    从小我就很喜欢几个职业,医生,教师,科学家,宇航员。喜欢医生,因为医生可以给人身体以新生;喜欢教师,因为教师可以给人思想以新生;喜欢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可以给人类社会以新生;喜欢宇航员,因为宇航员可以给勇气与目光以新生。我无法成为医生、科学家和宇航员,但我还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

    之前说到本心,在最早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赚很多很多很多钱,自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街上遇见乞丐时,可以不是五块十块地给钱,而是一百两百地给钱,我还希望能够建一栋大楼,把街上那些乞丐都接到这栋大楼里住,教他们生存技能,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让他们不再懒惰碌碌无为,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慢慢长大的我逐渐懂得社会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很多人乞讨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仅仅是因为不想努力,只想吃嗟来之食。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路遇乞丐,就萌生一种厌恶之感。但现在想来,就算100个人中有99个人是懒得奋斗而去乞讨,也不能因为这些人的过错不去帮助那1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难道不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无过错的人吗?为什么我不能够花点时间甄别呢?比如上前问问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家乡……从去年开始,我就坚持每个月都购入免费午餐,手头宽裕时购入3人份的,手头紧张时购入1人份的,也坚持每个月向宁夏捐赠10棵枸杞树。但是在交换期间,我几乎没有想起每个月还需要做这样一件事,回国后顿生难过。国外的生活很简单很舒适,因为不属于那里,不接触政治,不深入接触人,只是享受基础设施,去的又都是繁华大都市,自然觉得国外很好。若在中国,我也像外国人一样浅浅地生活,我也会觉得中国很好,甚至比外国更好,因为食物美味,高铁迅速,物价便宜。但我作为中国人,生长在中国,我并不是生长在基础设施上的机器人,我是和中国人产生联系的中国人,价值观的冲突、善恶的冲突、思想行为的冲突,这些真实存在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会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中国继续生活下去,但我想我不会离开中国。

    我深刻知道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六月中旬,我高中同学的初中同学的大学同学被查出白血病,得知消息后,我便支付宝转账300块钱给他,还让他联系本校的红会和学生会宣传一下,让校友伸出援手,他非常感谢我,称我为好心人。要是曾经,我会为了我的行为而骄傲,但现在我只会为自己的无力而感到难过。300块钱于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月的午饭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对于病重的人来说,300块钱只不过是一天住院花费的几分之一,根本就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数目。但我也知道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也许每个人只捐出10块钱,但如果有一万个人捐助,就有十万块钱,就能大大减轻求助者的负担,正所谓众志成城。

    这个六月的微博和朋友圈兵荒马乱,刚刚刷微博又看见豆瓣家暴互助小组被封,着实让正在写这篇东西的我如鲠在喉。这个六月让我知道,原来舆论的力量并不强大,原来众志不一定成城,纵使千百万人请缨,千百万人抗议,当权者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能够毫无顾忌地实现,也难怪微博上每天都有人刷要移民。 有时候甚至我也想是不是移民是为好的选择,但转念一想,要是看清事实的人都移民都走了,中国还靠谁来拯救呢?个人的选择我无法指责,但我想说民是消极逃避的做法,因为看不惯,因为忍受不了,就离开这个环境,这个很容易做到。难以做到的是纵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在艰苦奋斗的那些人,还存有一丝理想的人,还希望能改变这一切的人,他们也许比任何人都有能力出逃这样的环境,他们也许比任何人都感到悲哀和绝望,但他们并没有选择消极应对,而是积极改变。试想,当这样一群有先进思想的人站上了高位,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美国的黑人也经历过黑奴时代,若所有有知觉者都逃离美国,而非努力抗争,现在美国黑人的境地又是如何呢?大家常常提到鲁迅,鲁迅深知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他却仍旧回国弃医从文,他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

    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无力和绝望是看到这些负面信息的正常心理状态,但我也知道一个社会不可能十全十美,自然是有好有坏,新中国自解放到今天,不过六七十年,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我想让自己相信中国的未来是更加光明的,因此我希望能让中国更加光明的那群年轻人也能够坚信于此,虽遭受挫折也不逃避,虽不被理解与承认也勇于改变,我期待看到更好的中国。

    最后附上最近很喜欢的林子祥的《莫再悲》歌词。

    莫再悲莫再伤

    遇到悲哀休夸张

    谁亦要经风与浪

    谁遇挫败不受伤

    逝去的莫再想

    路正崎岖更漫长

    何用叹息风里望

    宝贵光阴笑着量

    愁和哀风与霜

    不会天天都探访

    用幻想与梦想

    编织那远大理想

    斜阳好花正香

    跟那寂寞和着唱

    歌声一句句跳越屏障赴远方

    默默的分享默默的欣赏

    路上一切美丽况

    人生总会碰着悲哀苦恼

    为何流泪看

    幸运不稀罕热泪不轻淌

    愿做真正的硬汉

    何必口说快乐

    心中一个样

    莫再悲莫再伤

    谁亦要经风与浪

    谁遇挫败不受伤

    逝去的莫再想

    路正崎岖更漫长

    何用叹息风里望

    宝贵光阴笑着量

    愁和哀风与霜

    不会天天都探访

    用幻想与梦想

    编织那远大理想

    斜阳好花正香

    跟那寂寞和着唱

    歌声一句句跳越屏障赴远方

    默默的分享默默的欣赏

    路上一切美丽况

    人生总会碰着悲哀苦恼

    为何流泪看

    幸运不稀罕热泪不轻淌

    愿做真正的硬汉

    何必口说快乐

    心中一个样

    遇到悲哀休夸张

    遇到悲哀休夸张

    莫再悲莫再伤

    遇到悲哀休夸张

    谁亦要经风与浪

    谁遇挫败不受伤

    逝去的莫再想

    路正崎岖更漫长

    何用叹息风里望

    宝贵光阴笑着量

    愁和哀风与霜

    不会天天都探访

    用幻想与梦想

    编织那远大理想

    斜阳好花正香

    跟那寂寞和着唱

    歌声一句句跳越屏障赴远方

    默默的分享默默的欣赏

    路上一切美丽况

    人生总会碰着悲哀苦恼

    为何流泪看

    幸运不稀罕热泪不轻淌

    愿做真正的硬汉

    何必口说快乐

    心中一个样

    愁和哀风与霜

    不会天天都探访

    用幻想与梦想

    编织那远大理想

    斜阳好花正香

    跟那寂寞和着唱

    歌声一句句跳越屏障赴远方

    默默的分享默默的欣赏

    路上一切美丽况

    人生总会碰着悲哀苦恼

    为何流泪看

    幸运不稀罕热泪不轻淌

    愿做真正的硬汉

    何必口说快乐

    心中一个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时间去证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wicxtx.html